2010年刚入冬的一天,石家庄海关齐秘书长引着一位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中年人来到我家,热情地介绍说这就是“柴油消烟防冻剂”和“紫砂养生杯”等三项国家专利的发明人牛云龙董事长。牛云龙1米72的个头,壮壮实实,浓眉下闪动着一双灵动、睿智的大眼睛。我和他一见如故,亲切地攀谈起来。他是一位出生于部队干部家庭的退伍军人。几年来他凭着家庭良好的教育和在部队扎扎实实的历练,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09年的“五一”节,他的“柴油催化清净剂”和“柴油消烟防冻剂”两项发明一起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他还获得了石家庄市第八届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前来造访的牛云龙董事长,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新近发明的“紫砂养生杯”。该杯是在充分利用紫砂透气、释放微量元素的基础上,发明了含有麦饭石矿化盒。具有散结解毒、祛病敛疮、益肝健胃、活血利尿等多功能的保健作用。人常说真金不怕火炼,但是没有强势的火焰也炼不出真金。牛云龙是如何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我饶有兴趣地和他聊了起来。
云龙1964年6月22日出生于河北邯郸市,家中兄妹5人排行老三。父亲牛占国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是一位有名的中西医医师,母亲16岁就当上了小八路,原四野160师政治部干部。“部队机关大院里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军人血统气概,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时全家七八口人全靠父母的百元工资,生活拮据但还过得去。”云龙回忆说。
云龙小的时候受母亲影响总想当兵,竟然不顾家人的阻拦虚报3岁参了军,成为解放军的一名特种兵战士,那时他才刚刚15岁。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第二炮兵某部直属特务营任营部的通讯员,在战备演练中云龙因反应机敏,受到了基地的通令嘉奖,后来还被点名调任做部队首长的警卫员。
就在云龙退伍的第二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入北京医药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石家庄中兴实业有限公司,任汽车队总调度。一次队里有四部货车去内蒙古呼和浩特执行任务,凛冽的寒风使室外空气下降到零下20多度,车越走越慢,原来刚加的‐20号柴油冻结了,大家的手、耳、脸也冻得生疼,怎么办呢,司机们只好找来木棍缠上棉丝点着火把,烘烤油箱和油管。虽然危险,但车子跑一段烤一段总算能走,可最后连车上的毛巾床单都烧光了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云龙当时想,如果有什么东西加进柴油里让柴油不冻,那该多好啊。这个想法却招了许多议论,有的讲“你没有上过大学,化学有时还考零分,怎么能啃这个硬骨头?”还有的说“柴油防冻问题谁不知道,那么多专家都解决不了,你云龙行吗?”一连串的问题让云龙一时没了主意,转念他想“正因为困难太多了,所以才没有人敢碰这个钉子。我一定下决心攻破柴油防冻这个老大难!”此后,柴油防冻的问题十多年来始终萦绕在云龙的脑海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云龙接触到美籍华人钟老先生,他在湖南投资了一家石油化工企业,交往过程中云龙了解了美国石油的发展史,逐渐对石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中除了通过钟老了解石油外,还向企业内资深工程师和生产工人求教,更多些了解石油产品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开始研究石油的奥妙,并跑了许多书店购买了相关的石油资料,多方位深层次地钻研石油工业这个陌生的行业。日复一日,慢慢的从一个兴趣者变成了一个从业者。
云龙为了攻克“柴油防冻剂”的难关,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来,他还不断去外地寻找试验材料。油品的小样没有邮寄渠道,就自己开车前往,为节省经费吃住在车上。意想不到的在一次试验中试剂和原料所含水分强烈反应遇油燃烧爆炸,幸亏计量少,躲闪及时,未被火焰烧伤。
开弓没有回头箭。云龙通过一次次反复试验终于得出了“柴油催化消净剂”和“柴油消烟防冻剂”试验样品。原料、工艺及理化指标经国家一级查询单位,查询得出“未见相关报道”的结论,于是更坚定了他的信心。2005年8月云龙将这两项化工配方申请为国家专利,同时具有再生新能源意义的醇醚燃料油也同时研制成功。2005年12月《中国化工报》、《河北日报》、《燕赵晚报》及石家庄电视台等媒体对此相继进行了报道。2006年云龙被授于石家庄市青年优秀企业家称号,其研究事迹被收入到中国专利发明年鉴、“中华名人大典”。
访谈结束时,云龙深有感触地说:“我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一段经典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省级劳模、中国化工报高级记者。其主要著作有诗集《春花·雨花·泪花》、小说诗歌选《爱是不可征服的》和诗文集《大潮奔涌》一书。曾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全国写作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