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位富有哲学智慧的中医学家
——记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王养富
远望

  王养富(左)为谢学锦院士诊脉。

  2011年的初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药学院演讲大厅,一位黑头发,黑眼睛,脸膛方正,身材魁梧的中国人用他纯正的北方话发出洪亮的声音。台下是黑压压一片人群,时而静悄悄,时而发出阵阵笑声,时而又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什么内容让人们如此的痴迷、关注?眼前这位50多岁的成熟男子,滔滔不绝的演说因何而为听者所动呢?他是王养富。他正讲的是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医及中医养生学。王养富现为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一位来自中国燕赵大地的华夏儿子。

  王养富出生于河北武安市的一个中医世家,按年龄分段算是“50”后,按家中行医祖传,已是家传第17代名医。他1961年开始上学,1977年拜师学徒,1983年到泰国曼谷创办了国际疑难病研究中心任主任。

  1984年在泰国首都拉差坡色路飞利英创办泰康疑难病医院任院长。1991年在柬埔寨首都创办了金边中医专家医院任院长。1994年成为世界中医药学会理事。1995年被聘任中国科技转让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8月任中国神农医药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在中国邯郸创办了同济医院任院长。1998年应邀赴韩国、德国讲学,分别主编了《中韩国际论文集》与《中德国际论文集》。1998年被选入中外名人录榜首。1998年12月8日被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1998年12月获世界成功人士奖和对人类贡献奖。同年被特聘卫生部涉外会诊中心肝科主任。2000年出任《中华名医》杂志社社长。创办了北京养富中医肌萎缩研究院任院长。2001年任《健康生活》主编,并在菲律宾创办马尼拉中医专家医院。2002年专著“消渴症”验方探索。2004年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7年任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8年应邀到华盛顿参加了中美建交30周年活动,受到洛杉矶电台专访,荣获国际抗衰老特殊贡献奖。王养富著有《养生有道》一书,受世人欢迎。2008年任《财富时代》杂志社副总编。2008年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中医养生馆。任《中国名医》杂志社副主编。2009年任美中艺术家联合会秘书长。还被永久聘为泰国中医药协会荣誉会长。这一串串显赫的头衔和杰出的业绩显然让人们震撼与敬仰。

  在美国这座有150年历史的大学演讲台上,他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与自己的实践运用成果更是让在坐的人们膛目结舌。而在时空隧道的记录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他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中医学医治水平和中医学者高尚的医德医风。

  王养富在医学上的主攻方向是重症肌无力病,这是一种被称为“癌症中的癌症”的顽症。这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使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导致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四肢骨骼肌无力,临床上就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表现为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症状,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人可能会在疾病后期直至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严重缺氧,危及生命。这一疑难病症,无疑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我国化学探矿事业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勘探地球化学家、中科院院士谢学锦先生,10多年前因一场车祸撞断了双腿,并导致全身肌肉萎缩,无法站立。一家人辗转求医始终无效,最后找到了王养富。可王养富却拒绝为他治疗,因为“我当时只治好过60岁的病人,像80岁左右的老先生,从来没试过,不敢轻易尝试。”王养富认真地说。然而,谢学锦的家人三番五次地找上门来,无奈之下,他仔细地研究了谢老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决心运用中医学理论指导自己,努力去试一试。王养富针对谢老的病情和体质采用了综合治疗的科学方法,大约一年多过后,老人真的站起来了,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还能爬山、游泳了。奇迹给王养富打了一个满分,也为谢学锦先生一家人带来无穷的快乐。谢老十分感激地说:“没有王院长的中医疗法,我可能永远也站立不起来了。”

  曾为周恩来总理工作过的飞机机械师龚道明老先生,先后服务过共和国三代领导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因为患有重症肌无力而导致全身肌肉萎缩,饱受病痛的折磨。当他向王教授求诊后,王教授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食疗和运动恢复的治疗方案,连续调理几个月后,这位连呼吸都无法自主的老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历来行事雷厉风行的老人,在康复过程中写了密密麻麻长达十几页的治病历程,将自己从四处求医未果到在王教授的治疗和鼓励下逐渐走向康复的过程详细记录了下来。龚道明在治病历程的记录最后写道:我深记着我同王院长的这段医患关系,不仅如此,更希望今后我们会更成为相知相敬的知心朋友,实现共同的愿望,为人类多献出一点爱!

  王养富的中医医术在国内中医界颇负声誉,但医德更是他的生命线。认识王教授的人都知道,他看病从不轻易给人开药,并以治好病不用药为自豪,即便是被称为无副作用的中药也是如此。这和极少数靠推销药品挣钱的“大夫”真是天壤之别啊。

  去年,他一位朋友的老师在香港吃龙虾后,身上过敏,出了很多的小疙瘩,还流脓。住到香港最好的医院,用上好的药治疗。几天过去了,身上的疙瘩消失了,但是,全部挤在了腿上,密密麻麻,不停流脓。家人打电话到北京求助,希望能找些“祖传秘方”,结果找到了王养富。

  王养富听说后笑了,这病根本不需祖传秘方。毒全在肝上,只要把肝上的毒排出来就可以。于是便建议他们去买甘草50克、绿豆300克,分别熬汤,然后混在一起。这简直是一种甘草绿豆水饮料,喝起来是既方便又适口。按王养富的招数,果不其然,连续3天喝下去,老人腿上的疙瘩真的消失了,脓也不流了。

  当记者问为什么不愿轻易用药时,王养富的回答让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他讲为病人用药是要治病,可不能把着眼点放在挣钱上,救死扶伤是大夫的应有品德。必须用药的一点不能含糊,能不花钱或少花钱看好病的就应替病人省下来。王教授讲“说到底,人健康的根源在于自身。没有什么药是能把病给百分百治好的,最后还是要靠自身的调养。”王养富举例告诉我们,病人骨折了,接骨、打石膏、用药等等都只是辅助,他的骨头愈合了靠的还是自身骨头的生长嘛。王养富微笑着对我们说:“这也算生态医疗理念吧。”

  1994年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有一位克里斯·郎革先生,不知什么原因手指突然开始变得无力,脸部和上身肌肉不定期痉挛和间歇性衰弱。最终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系统萎缩症。这种疾病在西方医学界普遍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王养富的同济医院进行治疗,没想到2个月的中医治疗竟有了极其明显的效果。后来克里斯·郎革先生离开医院,在给王养富的信中写道:入院后一个月,肩部肌肉开始越来越有力量,甚至能举起一个凳子超过头来向医生们证明我的进步,每一天都能感到情况在好转,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记得有一天,阅读了好几个小时后,抬起头,竟没有注意到颈部的疲乏。他深情地表达自己“永远不会忘记邯郸同济医院所有医生和护士对我的精心治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挚的友谊。”

  1997年,一个小伙子被父亲背进了他的医院。这位小伙子名叫李国山,是一位现役军人,小战士因一次意外的车祸后,患上了严重的重症肌无力,在各大医院求医未果,他的父亲慕名找到了王养富。看着老父亲身背着曾经生龙活虎的儿子,看到小伙子带来部队为他凑起来的捐款以及贫寒的家境,王养富没有犹豫,决定将治疗费用全部免掉。他组织医院的治疗团队对小伙子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会诊,经过前后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被认为永远也站不起来的小伙子又一次获得了新生。部队的领导请王养富到军中作客,以最高的礼遇向他致敬,用军人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养富感激之情。

  王养富的病例中实在是有太多的神奇故事,恐怕是一两天也讲不完的,面对人类的疾病顽症,王养富先生采取什么方法使患者站起来呢?他告诉记者:“说白了,其实就是增强自身免疫力。重症肌无力是免疫系统疾病,既然免疫力下降,那就要找适合的药方,让患者吃了健脾生血,壮骨增髓。俗话说对症下药是非常有哲理的。”

  这位在医学领域里勇创顽症禁区的王先生,大胆探索、卧薪尝胆、经过反复摸索,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上突破《本草纲目》用药格局,以先通后补的生态系统疗法,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他直接参与和领导下的中国肌萎缩治疗中心与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研制出治疗各种肌肉萎缩的新药,并且逐渐摸索出一套低成本、高疗效的系统医治肌肉疾病疗法,从药治、食补以及形成健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创造了攻克肌肉萎缩类疾病的奇迹。谈及对重症肌无力疗法的探讨,王养富指出,从西医的角度讲,这种疾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然而,按照西医疗法通过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并不能取得长期的良好效果。在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下,他所独创的灌肠疗法通过健脾生阙,打通人体经脉,调节末梢神经,修复人体坏死的营养微循环,改变了西医疗法中无法打通的经络疏通,达到了化腐生肌,壮骨生髓,实现末梢神经再生的效果。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中,有数以万计的患者从他的医院里获得了久违的健康,重拾起了对人生的信心。甚至在医疗条件和技术都十分发达的美国,王养富的独特疗法也使得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扔掉拐杖,重新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为此,王养富将自己的中医养生馆也开到了美国,他撰写的养生手册在美国很受欢迎,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而对于养生,王养富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养心。“养生之道,说来说去,就是养心。心态好才能长寿。”他以身边的几位朋友为例。新疆某富商,五六十岁年龄,家产数十亿,每天都在盘算如何挖矿才能致富。“看不开,结果现在只能每天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另一位香港商人,身家也是数十亿,但是自小贫苦,看透世态炎凉,把钱财都当作身外之物,不久前将30亿家产悉数捐出。“人已八九十岁了,身体依然很好。”他说,“唯有淡泊名利,心态放宽,才能健康长寿。”王养富的这些观点,不正是中医学中闪烁着的哲学火花吗?

  王养富在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药学院历时3个多小时的中医与中医养生的精彩演讲,从神农尝百草讲到孙思邈的深山采药为民间治病,从《本草纲目》讲到中医食疗调养,以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彪炳千秋的老子思想与惠及苍生的养生文化。他认为,中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解除痛苦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养生之经、思维之道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人生哲学、生活方式,深深地烙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在演讲中他将自己多年对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直言不讳托出:“西医是科学的归纳,而中医是哲学的精华”的结论。他希望自己的医术不仅仅能够救治病人,更希望世界人民都能了解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从中受益。

  王养富将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制药技术统一起来,将人体生命与自然生态高度协调一致,发扬我国国学中倡导的优秀道德伦理,以高超的医术,在传统中医学、中药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方面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他在研究治疗重症肌无力、肌萎缩、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疑难病症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显著临床效果受到了国内外医疗界的广泛关注,被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攻克世界顽症的人。

  眼前的王养富十分健谈,不仅精通医术,爱好广泛,豪爽好友,他还酷爱书画,尤其擅长画龙和虎的形象,希望生机勃勃的龙虎形象能够像他的医术一样为人们带来生命中本该长存的精气神。也常有书法家与他切磋墨宝,在讲解中医理论时,王养富总要将古老的汉字拆解开来,从字源上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人体现象的本质内涵。他风趣地告诉大家遇事别较真,吃菜少带荤,吃粮不要精,潇洒度人生。我们期盼着王养富在探索、发扬光大中华医学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和辉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