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吉白茶是怎么红起来的?

王慧敏

  时下,提起安吉白茶,喜欢喝茶的人往往会这样评价:绿茶中的上品啊!但如果时间倒流30年,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茫然地摇头。30年时间,从无牌、创牌到名牌,安吉白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书写了一个精彩的传奇。

  培育品牌

  安吉,是浙江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县。它独特的小气候,不但有利于植物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还形成了植物独有的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的遗传特性。无独有偶,造物主对这里的土壤也特别垂青:无论是山坡还是洼地,土壤中均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安吉白茶”就生长于这片土地,因为叶片银白才得名。其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普通绿茶的3-5倍。而氨基酸含量中茶氨酸又占了50%以上。

  但这种“宝贝茶”在推广初期却并不顺利。习惯于老品种种植、更注重于眼前利益的茶农们响应者寥寥。到1993年,安吉白茶推广面积也只有30来亩。

  “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经济。对于农民的经营活动,政府的助推和引导不但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深有感慨。

  1995年,叶海珍出任溪龙乡乡长。踌躇满志的她把建设“千亩白茶基地”作为推动群众致富的抓手。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群众就是不买账。怎么办?叶海珍决定调整策略——通过提供服务、出台扶持政策去加以引导。

  农民没钱买茶苗,乡政府便予以补贴;农民不懂白茶栽培技术,乡政府便请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这下好了,农民由不愿种到抢着种。2001年;安吉白茶种植突破万亩;2004年,蹿升至5万亩;2010年,安吉白茶面积已接近10万亩。

  打造品牌

  要想让白茶真正带动农民致富,打造品牌至关重要。要打造出好的品牌,产品必须具备过硬的品质。

  安吉县规定,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地区才能种植白茶:一是必须具备良好基础肥力和丰富营养元素的土壤;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海拔和适宜的坡度、坡向、气候。

  对茶田四周的树种也做了严格的规定。而对于茶叶制作工艺,政府的要求更是苛刻。从鲜叶进车间到制作成干茶,共有14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

  在把好质量关的同时,安吉全力挖掘白茶的文化底蕴。在有了“高贵的出身”的同时,还必须对品牌进行系统的营销。安吉县成立了白茶开发推介领导小组,组织茶农参加各种名茶的评选。2004年4月,安吉白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同年4月18日,在上海豫园商城举行的安吉白茶拍卖会上,50克安吉白茶极品拍出了5万元高价——这是当时国内绿茶拍出的最高价。

  呵护品牌

  白茶的效益引得众多农民跃跃欲试。政府适时做出规定:不以面积论英雄,不盲目扩张,全县将白茶面积严格控制在10万亩之内,一系列配套措施也随之出台。

  推出“母子商标”管理体系:安吉工商局在让广大白茶农户共享“安吉白茶”品牌效应的同时,培育子商标,鼓励经营者打响自主品牌。

  所有使用“安吉白茶”这一品牌的必须是安吉白茶协会的会员,安吉白茶包装统一,对没有自己品牌的中小茶农,通过组织引导他们加入专业的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商标。合作社对每个社员茶园进行分区编号管理,使市场上每盒安吉白茶都能追溯到单一生产者。这种品牌的个性化,逼迫每个茶农不得不去重视茶叶的品质。在大观茶业合作社,凡是入社茶农必须遵守一整套茶树栽培标准。这一创新模式,还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农户共用安吉白茶品牌造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

  安吉白茶实行质量追溯体系的做法,得到国家农业部的认可。有关专家认为:安吉白茶质量追溯体系为全国其它农产品品牌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对提升中国农产品品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