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人物: 包乾申
职 务: 江苏新合作常客隆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里睦村党总支书记
所获奖项:“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发展促进奖
人物概述:获奖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一边作为超市老总,在城里“攻城略地”构建自己的连锁王国,另一边又作为里睦村的村支书,深深地扎根农村,不仅发展起了多个合作社,而且促成合作社组建了联合社。在他的领导下,里睦村所在的整个董浜镇的设施农业都建起了规模,蔬菜也卖出了品牌,现代化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冷链配送中心也建在了基地旁。
2010年5月27日,当包乾申站在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的颁奖台上时,大家只知道他是江苏新合作常客隆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老总,却不知道当时的他已经上任常熟市董浜镇里睦村党总支书记两个月了。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位超市老总一边在城里“攻城略地”构建自己的连锁王国,另一边又深深地扎根农村,不仅发展起了多个合作社,而且促成合作社组建了联合社。在他的领导下,里睦村所在的整个董浜镇的设施农业都建起了规模,蔬菜也卖出了品牌。
2011年7月28日,由常客隆超市公司发起并参与投资建设的常熟市曹家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冷链配送中心也正式启用。这个可冷藏冷冻果蔬肉禽2000吨的配送中心,正是为了与董浜镇的万亩蔬菜示范基地相对接,与合作社对接,及时将蔬菜向常客隆超市门店及学校、企事业单位配送,预计年销售农副产品将达到20亿元以上,辐射农田5万亩,受益农户2万多户。
“自留菜”刺痛他的心
2010年,常熟市委、市政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始实施“村企挂钩”的扶农政策,由20个企业挂钩20个村,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包乾申就这样又多了一个村支书的头衔。
上任后不久,包乾申向村里一位党员了解情况时无意间听到的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那位村民说,自己家里有一块自留地,专门种不打农药的菜留给自己家人吃,一周还要进城为儿子送一次菜,而卖到市场上的菜自己是不吃的。包乾申当场就质问他是不是党员,良心何在。自此,包乾申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绝不是帮助农民多卖点菜、赚点钱那么简单,他要彻底转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用现代流通、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
长年征战商场的包乾申一眼就看透了里睦村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这个村有耕地面积3286亩,其中2000亩位于董浜镇设计中的16000亩苏州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心区域内,而且该村紧临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曹家桥市场。包乾申决心将这些资源优势与常客隆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影响力相嫁接。他说:“卖得了不应该是菜农的终极追求。供大于求时,6分钱一公斤的蔬菜还像‘烫手山芋’一样没处扔。而一旦让这些蔬菜按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其身价就会翻倍。常客隆的800多家连锁超市,不但能让里睦村的蔬菜由‘乌鸡’快速变‘凤凰’,超市同时可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蔬菜货源。双赢是显而易见的。”
看准合作的力量
包乾申说,自从在北京获得了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发展促进奖后,自己一直在思考商业企业如何带动合作社延伸产业链,分享流通环节的收益,从而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为了使里睦村的蔬菜种植能尽快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包乾申组织村民成立了里睦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农民入股一部分、公司支持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先建起了40亩的钢架示范大棚。常客隆公司又聘请了南京农业大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员工,长年驻扎在合作社里担当蔬菜农艺员,及时反馈市场信息,进行农事指导。包乾申每周都要听农艺员的汇报,并把超市获得的市场热销蔬菜信息反馈到合作社。很快,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的蔬菜就从里睦村的基地源源不断地摆上了常客隆超市的货架,收购价比市场每斤平均高出两毛钱。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申请加入合作社。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融入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轨道,包乾申又开始与常熟市供销合作社一起筹划成立一个省级蔬菜专业合作联社。与此同时,为了让合作社更好地与超市对接,一个投资3500万元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冷链配送中心项目也在一步一步地运作中。
2010年8月17日,由常熟市供销合作社与江苏新合作常客隆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董浜蔬菜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当天,常熟曹家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冷藏配送中心也同时奠基。合作联社由董浜东盾蔬菜专业合作社、董浜里睦蔬菜专业合作社、无锡市阳山水蜜桃专业合作社、泗洪县梅花青壳蛋鸡专业合作社等7家合作社组成。
包乾申说,农民需要合作,但合作必须要形成规模才能真正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他们成立合作联社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规模,同时再与商业企业的理念、科技、资金三下乡对接,从而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有了冷链配送中心,有了合作联社,他们将依托苏州市级蔬菜示范区的优势,做优、做大“曹家桥”品牌蔬菜和果品。
村企双赢的合作
2011年7月28日,曹家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冷链配送中心正式启用了。启用仪式上,村民们、社员们都来了,他们也走进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分捡车间、冷冻车间、配货车间参观,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脸上充满了兴奋和希望。
记者看到,配送中心拥有先进的冷藏冷冻设施、配送设施、信息网络设施和质量检测设施,各类肉菜加工生产线、包装线错落有致,更令人称赞的是,中心研制开发了一套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和食品溯源信息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配送中心今后不仅往常客隆的销售网络配货,还可直接为常熟市民送菜到家。记者在配送中心网站上看到,各类新鲜蔬菜、水果,价格实惠,订购30元以上的货品即可送货上门。随意点开一个商品,就可以查看具体产地,施肥、施药情况、种植户情况等,甚至还可以同步观看基地生产的视频。工作人员说,大棚里安装了摄像头,可以随时监督生产情况。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那些曾经种“自留菜”的农民就已经完全适应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上任村支书的一年多时间里,包乾申没少为村里的事、合作社的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事操心,但他却认为,自己做这些事不但不会影响对超市的经营管理,反而大大促进了超市的发展。他说,常客隆带动合作社发展的做法在社会上反响颇佳,树立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大大拉动了常客隆的销售;而且由于超市有了稳定可靠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优价廉,颇受常熟市民的青睐。
包乾申感慨地说,虽然自己连抱抱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的时间都没有,但这一年多的村支书没白当。他大半辈子都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为农民服务打心眼里觉得高兴、踏实。
专家点评
包乾申这一年过得不寻常,他的人生之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他不再只是供销合作社经营的超市老总在城市里“攻城略地”,而且开始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兴办多家专业合作社。他把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既为城里的超市建设起稳定可靠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又为农民开拓了城市市场,真正把城乡发展联结起来。他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人生变得有声有色,所以他“打心眼里高兴、踏实”。
(本期点评专家: 陈大斌 新华社《瞭望》周刊原总编辑、“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专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