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重庆各基层供销合作社
探索土地股份制合作社新模式
杨耀文

  编者按:

  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创新,对巩固壮大农村经济、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推进新型农村城市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各基层供销合作社在探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资源的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发展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黔江区供销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

  黔江区供销合作社针对该区实际情况,将推动土地流转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通过社员入股取得土地的经营权,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以土地作资本性要素加入,使专业合作社成为真正的经济实体,拓展了融资渠道,不但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还能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农户以土地为资本,成为专业合作社的“股民”,专业合作社对入社农户实行保底分红和二次返利,不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还引领了产业发展,解除了离土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推进农民转市民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今年7月,黔江区首个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发展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塘顺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运营。该合作社入社农户1476户,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的土地1243亩,注册资本金1500万元,农民股份占注册资本金总额的93.7%。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直销港澳地区,每公斤蔬菜比就地销售高0.7元,全年销售收入可望突破1000万元。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黔江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蔬菜上市量达10 万吨,外销出口蔬菜达到 2万吨,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取得整体认证资格,黔江区已进入重庆十大重点蔬菜基地区(县)之一。同时,黔江区出口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余亩,成为重庆市最大的出口蔬菜基地。

  秀山县供销合作社:合作社对接产业链

  秀山县供销合作社本着服务成员、联合农民、建设农村的原则,采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和“专业合作社+分社+科技大户+农户+超市”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土地入股合作社。秀山县新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便采取该模式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今年2月,新民蔬菜专业合作成立,注册资金150万元,土地入股入社农户126户。通过半年的发展,目前,该合作社已成功种植脱毒马铃薯、辣椒、豇豆、生姜、甘蓝等优质特色蔬菜,每亩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元,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可实现利润20万余元,农户平均务工收入达6000余元。经预算,通过土地入股经营,入社农户无需承担任何费用,每亩土地入股、分红收入达500元以上,可以增收300元,有效地推进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顺利进行(入股前农户原来每亩收入扣除人工、种子、农药等所有费用,纯收入150—200元)。

  目前,在县社的协调下,该合作社已与永辉超市、县级相关部门食堂、县内部分学校、酒店、厂矿企业等实行了基地蔬菜直接配送供应,确保了直接供应的超市和部门的蔬菜消费群体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蔬菜,并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肯定。同时,该合作社已成功注册“伏龙洞”商标,计划用3年时间把合作社建成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专业大社,将成员发展到本村及坝芒、松桃县甘龙镇苏家坡等两省三村农户1000户以上,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切实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零星分散、效益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不断增加社员收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铜梁县供销合作社:探索多样化组建模式

  铜梁县供销合作社在探索发展农村新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过程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围绕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经营实体或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县社以试点示范的方式进行探索发展,进而逐步推广。在土桥镇、蒲吕镇、南城办事处、小林镇4个乡镇,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以土地承包权、林权、农村房屋产权等资产要素入股,按照多样化的模式组建新型土地股份合作社。

  其中主要的组建模式为:一是农民合作创办。鼓励有销售渠道、生产技术、加工实体、资金实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大户牵头,联合农民创办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建立“大户基地+农户”的模式。二是企业创办。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建立“龙头企业+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乡镇农业服务机构领办。充分发挥其在科技、信息、组织、领导等的优势和作用,带头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四是村、社基层组织创办。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根据本村、本社产业特色,由村、村干部带头建立特色鲜明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五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发挥已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的经营、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入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产权作价,确定股权入社。

  县社围绕该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区域布局进行规划,力争2015年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00个,农户入社率超过30%,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纵向相通、横向相联、产加销衔接、农工贸一本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网络,实现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