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传统上爱吃鱼的国家开始爱吃牛肉了,而那些以前只吃猪肉的国家如今消耗鱼的数量也开始上升;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消耗大麦与大米的数量也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一种被称为“饼皮”的墨西哥传统食品,已经被美国Mission Foods食品公司销遍全球。《哈利·波特》可以在100多个国家同一时间里发行;好莱坞大片备受全球追捧。
这种在食物和文化消费品上全球趋同的形式,似乎并不鲜见,而且这种趋同越来越向不同的领域扩散。在消费行为理论中,一直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会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也包括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想扩张全球市场的公司管理人员们,长久以来一直注重根据不同国家客户的口味,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产品。不过,他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全球客户的共性。
生产助听设备的瑞士Phonak Group公司知道,对于“变老”有关的产品大多人都很抵触。但对公司来说有重大意义的事实是,全球数千万50岁以上的人已经丧失了部分听力。为了吸引这部分人,公司的管理人员们全力应对打消他们对“变老”的疑虑:Phonak新的Audeo助听器有15种颜色,看上去更像是时尚的耳机,而非老式的助听器,此外,它的市场定位是“个人交流助手”。这样一来,产品回避掉让人不快的叫法,向目标客户展示了一个可以轻松提高他们生活品质的高科技时尚产品,他们的接受就理所当然了。
Phonak助听器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哪个国家的人,对一些共同的问题,他们很多时候都有相似的心理,只有解决他们共同的焦虑,公司才能顺利推出产品。
雅诗兰黛子公司倩碧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销往全球130个国家,但产品只根据肤质和肤色划分,而不是国家。该公司首席执行长琳恩·格琳就表示,全世界的女性都在网上购买相同的时装和化妆品,总体而言,各国公众的审美观正越来越趋同化。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面对精通互联网的年轻顾客,这些公司现在还得迎合特定顾客的消费亚文化,这些人虽然种族不同、语言各异,但却有着非常相近的外表、风格和愿望。宝洁公司发现,由于科技的推广应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联系日渐紧密,进而形成了许多全球性的消费亚文化“族群”:来自世界各地、在互联网上交友、喜欢同类音乐和时尚的青少年;试图平衡事业和家庭的职业女性;还有婴儿潮一代。如果你更关注这些部落成员的相似之处,就会发现重大的商机。
宝洁女性护理部的经理们就运用这一方法在全球有效争取了更多的客户。他们经过调查发现,全球各地的未成年少女都有着相同的青春期烦恼和问题。因此,在40多个国家的宝洁公司网站上都可以看到,相关人员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放在网页上,然后翻译成多种语言。这样的办法更有效率,无需全球各地的办事部门分别来做。宝洁护舒宝品牌的业务负责人詹姆斯·哈斯科特(James Haskett)称,过去公司将精力放在探索某一个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诉求上,现在,公司关注的是全世界各年龄段人士的共同消费偏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宝洁公司在全球各地都销售同样的产品。例如该公司Always Fresh品牌的产品在美国和拉美市场会带有淡淡的香气,而在其他市场销售的该品牌产品是无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