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出一则“一家门店酒水课长受贿人民币3.1万元”的消息,事发地点就在家乐福北京方庄店。家乐福报案后,目前此案还在审理中。
按理说,门店基层主管偶尔得到一些供应商的小恩小惠,也是业内拿不到桌面上的一个客观现象。但3万多元的受贿金额,确实是有些过了。尤其是上述涉案的宋某“好处费是行业惯例”的表白,则更值得引起每一家企业的思考。
供应商为什么愿意把钱塞到一个小小课长的手里?笔者认为,家乐福企业的经营机制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据宋某讲,公司是在想炒掉他时才报案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或许家乐福内部还存在着若干个这样的“受贿哥”。
虽然是酒水课课长,但宋某对于供应商的价值却不言而喻。动辄单价上百甚至几千元的白酒、洋酒要想在卖场里有个好销售的话,陈列位置、面积,无不是供应商争抢的宝贵资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采购会将这些资源合理分配,但最终贯彻执行的一线负责人还是归于相应的门店基层管理者。而这自然也就给了像宋某这样的人机会。
其实,我们有哪一家企业不是在面临着这样的隐患?看似供应商的破费,本质则是供应商在用微乎其微的成本在强占着卖场寸土寸金的资源。
很明显,比如在中秋或是春节等酒水销售旺季,有些供应商出于成本考虑并不与零售企业采购总部达成促销的合同协议,而是通过利用与不同门店相关主管的“暧昧”关系,在销售的关键时期,在卖场占得先机。
如此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一方面供应商避免与公司采购谈整体合作而大大降低了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则是零售商的门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使得总部利益受损;同时衍生出来的便是像上述家乐福宋某这样的企业黑手。
对于很多企业经营者来讲,并不是对此毫无察觉,但很多时候会“无暇顾及”。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企业负责人大多没有直观感觉到企业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况且还有一部分当事者往往是企业的业务精英。
但从长远来看,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是通过规范、透明的经营机制与盈利模式来保持基业常青的,而一旦涉及灰色收入,即使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的企业注定也不会有多大作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最起码应该有让坚决黑手远离这样的魄力。
否则,即使是家乐福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也会在纠缠于“受贿门”中逐渐降低在行业、市场、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