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时时想着我们农民,帮着我们农民,果真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把贷款送到了我们农户的心坎上!”说起江苏阜宁农村商业银行,阜宁县金星村大棚种植大户陈当艾相当热情。
创业伊始,陈当艾和所有返乡的青年一样,最缺的就是资金。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阜宁农商行陈集支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后,当天就为陈当艾贷款5万元,解决了资金瓶颈,帮助其建立10亩大棚,进行高效农业蔬菜种植。
进入2011年,小陈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大棚面积增至40亩,并成立了阜宁金星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多户村民相继加入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产品销往上海、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
在阜宁,像陈当艾这样得到阜宁农商行信贷支持的农村创业青年还有很多。该行勇担社会责任、支农惠民,工作务求实效,广受好评。
支持创业
赢得百姓喝彩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声敲响。作为扶持辖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推手,阜宁农商行不是想着如何得到农民的回报,而是想着如何把服务提升到尽善尽美。该行开展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及融资扶持试点工作”便赢得了众人喝彩。
活动初期,该行面向农村青年,以“亮出你的信用来”为主题,以“珍爱信用记录,提高信用意识”为口号,开展了信用知识、信贷政策、金融工具、征信体系建设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青年对征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识,使当地农村青年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得以增强。
此后,他们还开展了农村青年创业大赛,评选出创业效果明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影响面大的青年创业带头人,以及部分有创业需求、项目发展前景好的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并给予优先支持。“创业大赛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阜宁农商行董事长周海联介绍说。
几番“造势”之后,该行设立了多个农村青年信用信息电子档案采集工作站,以手工采集为主要形式,核实、整理农村青年相关信息,形成电子档案。并对符合贷款条件者发放贷款。
在阜宁农商行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像陈当艾一样的农村创业青年有了贷款支持,走上了致富之路。创建扶持试点工作为加快该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瓶颈制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今年5月末,阜宁农商行已为47026户农村青年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已对15036户青年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2519万元,目前余额为9816万元;评定青年信用示范户400户,其中已对126户青年信用示范户累计发放贷款680万元,目前贷款余额为548万元,无不良贷款。
信贷为民
博得“三农”青睐
今年以来,在开展“走千家、访万户、送服务、助三农”劳动竞赛活动中,阜宁农商行领导及员工走进农户、走进企业,了解农户生产、生活中的金融服务需求,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并对前期“阳光信贷”进行“回头看”,即:通过客户对该行金融服务的回馈建议与评价,校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阜宁农商行领导班子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受旱灾影响,农户对购买抗旱机具、油料、塑管的购买需求较大,急需信贷资金支持。为此,该行及时指导支行调整信贷结构,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帮助农户将灾害损失缩小到最小程度。截止到6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抗旱救灾和相关生产贷款640户,金额5260万元,累计支持灌溉受旱田地达48.33万亩。
付出总有回报。阜宁农商行的贴心服务不仅有效推动了支农工作,还宣传了该行的金融产品、拓展了潜在客户,博得了客户们的青睐,有力促进了业务经营的发展。
截止到7月末,在阜宁农商行发放的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达5139万元,占比为10.7%,列全县金融机构首位。手机银行开户2307户,完成省联社任务的220%,网上银行开户8350户,完成省联社任务的350%,电子银行业务指标继续列全省同业机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