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

陈文鸿(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

  以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足以依靠国内条件维持经济增长,从而在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减少被牵连、波及的影响。

  中国现在面对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两个特点:一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结构矛盾严重,贸易顺差国与逆差国两极分化。二是美国等国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然而该政策只是把危机抑压和延后,没法消除结构矛盾,由此导致美债问题并引发了近日的全球股灾,其后遗症可能引致另一轮全球性的危机。

  坐拥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怎么应对?主调应该是与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有所隔离,反其道而行。

  其一,不能容许热钱涌入中国,其中特别要堵塞香港、深圳的地下金融渠道。

  其二,减少外贸顺差。方法是增加进口而非减少出口。增加进口除了增加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存外,还可放宽欧洲、日本等高质量的消费品进口,一来提升国内消费质量水平,二来让进口产品带动国内企业,推动它们升级。

  其三,拿出部分外汇储备,援助全球低度发展中国家。由政府购买国内产品,如农业生产机械、自行车、小型货车、生活日用品等,无偿供应,并大规模招收当地学生在中国留学,政府提供所有资助。通过这些措施来扩大中国国内生产、建立海外品牌声誉,增强与这些国家长远的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

  此外,继续逐步抛售美元资产,分散投资于欧洲、日韩等国的政府债券,改善外汇储备的组成结构,降低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带来的风险。

  在调整外贸顺差、外汇储备的同时,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扩大内需的政策。方法是近几年已经启动的增加工资收入和最低工资水平。先决条件是稳定物价和楼价,使增加的收入绝大部分直接投入市场,变成内需,增加生产的规模和提高质量水平,也反过来改变消费的结构。扩大内需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同时减低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以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足以依靠国内条件维持经济增长,从而在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减少被牵连和波及的影响。

  扩大内需,并不是闭关自守。中国可在稳守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自贸区,形成更大规模的地区经济体,以与动荡的国际市场作出一定的隔离,使国外区外的动荡,不易连锁作用地波及中国国内经济,从而可以维持中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