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原上的“鱼水情”
——青海省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臧洪菊 通讯员 苏德格日勒

  沿着山峦起伏、峰岭高耸的日月山脉东麓一直下行,便可看到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在谈及前一年全辖区发放的支农贷款数量时,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监事长周生林翻开了2010年年底的统计数据:

  2010年,湟源县农村信用社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年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8704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6633万元,增幅为30.05%,占各类贷款的85.25%。

  稍后,问及去年各项贷款的增幅情况是,周生林转身取过一个木制的老算盘,在噼里啪啦地确认了几个数字后,他告诉记者:农户贷款余额达9834万元,较上年增加1938万元,增幅为24.54%;农村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贷款12870万元,较上年增加695万元,增幅为5.7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380万元,较上年增加210万元,增幅为55.26%。

  支农“专题会”

  2011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面对信贷紧缩的现实,如何满足农牧民信贷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了湟源县农信社需要认真思考的又一课题。

  “为更好地支持‘三农’,年初我们还专门召开了一个会。”周生林介绍说。

  为保证全辖区做好今年的信贷支农工作,2011年年初,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全体员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内容包括:安排备春耕生产信贷资金,保障不误农时;立足“三农”,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平稳增长;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在支持农业、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方面,把握好贷款重点;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建设,推进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等等。

  为了使信贷资金的投放更有规划性,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年初下发信贷支农工作通知时,还专门附上了一份《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1年信贷投放规模计划表》。表上,辖区内8个信用社和1个营业部的年度任务额都写得清清楚楚,从总金额上看,截至2011年年末,全辖区贷款余额将累计达到45250万元。

  由于前期规划到位,从年中统计数据上看,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各网点的信贷支农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打开记事本,脸上泛着“高原红”的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李永科很快就翻到了记有全辖区“三农”贷款发放情况的那一页:

  2011年1月-6月,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2236万元,同比多放5845万元(去年1639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月-6月份发放18167万元,占发放总数量的81.7%,同比分别增加5013万元,增速为1.45%。

  新农村的致富梦

  走进距县城两公里左右的城关镇董家庄,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是那里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最佳说明书”。109国道与村子“并肩相邻”,呈狭长状的村子,依着109国道延伸了大概有1公里。村口旁,三四辆红色的大运货车停在路边休息。

  “农信社一直都很支持我们的发展。”对于湟源县农信社的大力支持,董家庄村村长汪生禄一直都记在心里。

  攀谈中,汪生禄告诉记者,也许是受地理位置影响,村里人思想都比较活跃,大部分人都是经商为主,从事食材加工、养殖、餐饮服务等生意。

  “刚发展时,村里大部分人都是从农信社贷的款。就像他,”汪生禄指了一下来找他商量事情的村民——魏兴福说,“就是农信社扶持我们发展的一个见证。”

  2010年,打算从事运输业的魏兴福为资金问题很是发愁。后来,急需资金购买运输车辆的他想到了农信社。没想到,以农户联保贷款的形式,他很快就拿到了农信社发放的4万元贷款,购买了2辆运输车。今年,他已经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道路。

  有了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赶走了资金短缺这一发展的“绊脚石”,董家庄村民的致富梦想、创收思维也日渐活跃起来,作为村长,汪生禄带领全村人致富的想法也更强烈了。

  “我想,就在国道旁,以村子的名义、带领全村人发展一个集停车、住宿、餐饮于一体的服务区。”汪生禄看着李永科说道,“到时候,还得请你们支持啊。”

  “只要手续齐全、条件成熟,我们就可以支持。”听完汪生禄的想法,湟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李永科随即便表明了态度。

  其实,李永科的态度,不过是再一次表明了湟源县农信社对当地“三农”发展、新农村建设不遗余力的支持;再一次表明了该联社年初下发的信贷支农通知的精神: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以点带面走多样化道路,重点支持农村交通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