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战略转型 变中图强

四川省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王海松

  “十二五”时期,国家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时期,农信社经营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农村经济的新模式、法制及信用环境不尽理想等一系列因素提高了业务成本,加大了风险滋生的可能性及处置的难度。同业竞争的加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客户群体的变化或转移、持续帮扶政策的缺乏、各项监管指标的收紧走高等现象给农信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直接有力地影响着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和市场份额,严重制约着农信社向现代银行改革发展的速度。

  深度洞察和明晰市场经营环境,把握主动,以因势而变、变中图强的战略战术与之适应,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显得重要而迫切。

  选择产权模式

  加快改革步伐

  内外环境波涛云涌下,唯有加快改革发展才有出路。多年来,农信社产权制度不甚明晰、法人治理及经营机制缺陷成为滞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省联社代表省政府履行农信社的行业管理职责,自上而下建立起了较完备的管理组织体系,承担了全省信用社的VI视觉形象设计、基本制度建立、业务流程改造、教育培训、人才培养、IT建设和新业务产品开发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可采取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的方式,将全省县级联社合并成省级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并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有效解决单个县级联社因资产规模小、资产质量低、资本补充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历史包袱沉重等影响发展和竞争力的问题。

  推进战略转型

  转变发展方式

  农信社既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又要保证经营商业性。

  第一,转变资金增长方式,克服只注重增加存款总量,轻视成本效益的错误倾向;改善存款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存款产品向多元业务产品转变;把存款组织与家庭理财等相结合,突出人性化、差异化服务;搞好客户关系,遵循“二八定律”,积极争取“黄金客户”。

  第二,全面优化资金配置,在资产规模上,要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平衡,期限与结构相对应,做到合理配置,统筹安排,防止超负荷经营。在资产结构上,要实现由单一的贷款资产型向多元资产型转变,在信贷资产中逐步增加成长型、盈利型公司类客户,促进信贷资产向优良信贷产品、优质客户、优势产业倾斜。

  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对人、财、物等多层面、多维度的精细化。第四,加快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准入机制、限额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风险报告机制、风险释放机制、考核评估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保持金融创新

  增强市场竞争

  “十二五”时期是农村地区抓抢机遇、加快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也是农信社调整经营策略、固稳并拓宽农村金融市场的黄金战略期。

  为此,农信社当充分综合运用“渠道策略”,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及服务方式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拓展金融服务市场。要将创新放到关乎农信社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重要位置上,牢固树立以客户、市场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抓大不放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推进以金融产品、中间业务、利率定价机制等重点的业务创新,以“阳光信贷”、“绿色通道”、“一站式”工程、文明优质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以产权改革为重点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针对农村地区城市化加快的现状,加快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理财业务的推出和完善,满足城乡客户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锁稳目标客户,防止客户资源流失。

  优化金融服务

  建立完善机制

  从一定层面上讲,搞金融就是搞服务。客户选择办理金融业务的银行,就是在选择银行的服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左右着客户对银行的选择偏好。为此,一定要将服务作为生命工程来对待,秉承“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从礼貌待客、文明用语、物品摆放、硬件更新、阳光办贷、优质高效等各方面下大力气提升服务水平,切实革除农信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历史痼疾和工作效率低下引来的客户争议。同时,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力度,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地统一宣传用语、企业VI、网点设计、服装服饰、企业形象等,避免各自为政带来的“五花八门”,不仅要让客户认可农信社的服务,还要认可企业文化,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好评率。

  针对农信社服务“三农”的高风险、高成本,积极向地方党政、人行、监管等部门建言献策,建立风险转移或分销机制。第一,建议由政府主导,或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对农信社的风险补偿基金机制,用于核销农信社不良贷款或贴息、融资担保等,以及防止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信贷风险;或直接按农信社涉农贷款总额比例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第二,建立补偿和税收减免机制,根据农信社对“三农”等政策目标的信贷投入,减少或免征营业税与所得税等财政税收,进一步降低农信社的负担。第三,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对农信社的不良资产进行第二次资产置换,减轻历史包袱,为农信社业务经营提供强劲的内动力,为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争取政策扶持

  营造宽松环境

  首先,在货币政策上,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当积极向行管、监管部门反映农信社的特殊困难及当前“三农”领域的旺盛资金需求,争取得到差别化对待,继续给予不提高或降低比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保障资金充裕,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为发展夯实基础。同时,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缓解农信社负债不足和经营周期矛盾,降低经营成本。在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中,要积极向监管层汇报,争取降低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等考核指标,给予政策倾斜和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助力加快农信社战略转型和改革发展的步伐。

  当前,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为此,农信社当用好用活这一难得的政策资源优势。

  第一,与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多汇报、多联系、多交流,取得理解和支持,规范政府行为,制止各种对农信社不合理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第二,在不良贷款的清收上,依靠法院、经检、监察等行政执法、监察部门的力量,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手段帮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惩戒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由此既达到清收不良贷款,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又促进规范和整顿农村信用环境的目的。

  第三,争取有关部门重视,进一步建立健全适于农信社维护债权的法制法规,形成农信社权益保障长效机制。

  第四,在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完善原有房屋权证、减免税收、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贷款、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因此,要向地方党政多沟通、勤汇报、求理解,使其认识到支持农信社改革就是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促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多方面帮助,营造起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农信社改革发展少走弯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