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服务“乱收费”的问题变得很火,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大社会民众对金融行业服务收费调整的高度敏感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银行业经营模式调整速度正在加快,以各类服务收费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正在迅速上升,长期以来单一依靠利差收入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笔者认为,银行服务收费调整对社会各界会产生不同的利弊影响,需要从市场化角度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其一,作为客户,应看到银行实行服务收费是一种大趋势,可以根据各家银行具体的服务情况和收费情况自主选择。
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实行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也不存在无偿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服务的义务。可以这样去看待这个问题:一是服务收费是银行提高服务门槛的一个表现。人们有这样一个共识,五星级酒店即便是服务收费再高,社会公众也不会有意见,因为其客户群体是以高端客户为主,其选择到五星级酒店消费是以享受高档服务为目的的,而不是以“少花钱”为目的的。银行作为企业,也要考虑服务和成本的问题。通过提高收费标准,能选择性地淘汰一部分低端客户、优化客户群体结构。在银行服务收费上,客户只有选择不同银行的权利,没有改变其收费标准的权利。二是服务收费是银行提升对高端客户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的表现。银行的服务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包括窗口、员工),在业务量日益庞大的前提下,银行只能优先保证对核心客户的服务,并根据客户贡献度的大小,明确不同的收费标准、出台对高端客户的优惠政策。三是化解经营风险的表现。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的都是利差收入,以服务收费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低,收入渠道过窄,受贷款质量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这与国外银行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服务进行收费,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可以丰富盈利渠道,解决单纯依靠利差增收的问题,从化解风险角度来讲,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四是站在利率市场化的角度看,服务收费对银行的发展也是有利的。目前,金融市场上各类银行群雄并起,竞争激烈,各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返利将加大,实际存款利率提高。同时,对贷款优质客户利率实行优惠。随着利差的压缩,如果银行再不寻找新的收入渠道,生存将成问题。
其二,对商业性银行而言,应针对客户的贡献度明确不同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将对各层次客户的服务收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服务收费好比一把“双刃剑”,既能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也会造成一部分客户的流失。因此,银行应在监管规定的合理收费范围内,灵活运用服务收费政策,起到优化客户群体、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
至于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标准,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侧重:一是根据客户具体贡献度的大小灵活制定收费优惠政策;二是根据客户办理业务的累计贡献情况分阶段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三是测算好具体的服务成本,杜绝出现收费过高的问题。
其三,对监管部门而言,应结合各方意见制定规范银行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收费上限,并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
银行收费和客户反应之间有一个中间者,那就是商业银行的上级监管部门。这一部门既要广泛听取广大客户的意见,又要尊重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在职能行使上只能指定规范银行服务收费的指导性意见,而不能具体到具体的某类服务和额度。因此,监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一是定期进行银行和客户之间针对服务收费价格的交流活动,对双方的意见及时反馈;二是要定期通报本区域内各金融机构具体的服务收费标准,对个别收费过高的银行要督促其及时调整;三是应加强商业银行的常规业务的监督检查,保证贷款质量,降低经营风险,保证银行正常的利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