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威力”有多大?
眼看着当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金融机构把“树立品牌”列入今后的发展战略,并对“品牌”成就之后将带来的种种利好寄予了很大预期。例如,增值、吸引顾客、提高竞争力等等。但同时,也仍有一部分人会对“品牌”的巨大价值心生疑问。
其实,几个常见的例子,就能够对该疑问作出回答。
例如,两双做工相仿的运动鞋,其中一双一旦被标注上“耐克”的logo,两双鞋的价格就会出现10倍,甚至更多倍的差距。至此,品牌可以让企业增值的“威力”便可见一斑。
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在中国的日化行业,宝洁公司是最大的一家日用消费品公司。几年来,宝洁相继推出的产品,几乎涉及到了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像洗发用的海飞丝、飘柔,洁肤用的舒肤佳,护肤用的玉兰油,刷牙用的佳洁士,洗衣用的汰渍,儿童用的帮宝适,女人用的护舒宝等等,在人们对这些产品的名字“耳熟能详”的同时,紧随其后的,便是这些产品不凡的市场销售业绩。这说明,品牌的“威力”可以使企业的新产品加速占领市场。
放之金融领域,品牌的“威力”也同样存在。
以2009年发行的5只沪深300指数基金为例。业内人都会知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5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在产品上是没有差异的。但是当年,在20天的时间里,鹏华、南方、工银、易方达几家公司募集到的资金最高为167亿元,最低只有20亿元,而华夏公司只用了3天时间,募集资金便接近250亿元。
原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晓乐认为,除了渠道以外,主要依靠的便是品牌的“威力”。
在2011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上,他提出,除了以上促使企业产品增值、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外,农村金融机构打造品牌、建设品牌的意义更为现实:
其一,是对多年创新支农工作效应的一个放大。多年来,在支持“三农”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做了大量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品牌创新上。做“品牌”的核心,是要争夺消费者的心,而不仅仅是打开消费者的腰包。其二,可以增强竞争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的竞争力。其三,品牌是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发展、扩张的一个有利“武器”。
事实上,在农村金融领域,通过树立和打造品牌来促进机构快速发展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不在少数。在这方面,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信用社便是例证之一,其着力打造的品牌是“摇钱树卡”。
“摇钱树卡”是黔东南州农信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名称的具体转化。
“在全州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农信社能够实现各项业务迅猛发展、取得辉煌业绩,完全是‘摇钱树’小额贷款品牌效应发挥的结果。”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黔东南办事处主任冉龙军在2011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上强调说。
据冉龙军介绍,在统一法人改革前的2003年,黔东南州农信社存贷款规模分别是24亿元和21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20.87%和21.64%,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经营指标普遍较差、隐匿风险不少、企业效益低下。统一法人改革后的前两年,全辖区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广普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但由于各家银行都在做小额贷款,农信社又没有确立自己的特色,所以每次都是吃“夹生饭”。后来,全辖区又先后推出了十多种小额信贷产品,但也都“像猴子掰苞谷一样,掰一个甩一个,没有一个产品发展壮大。”
分析原因后,全辖区决定将 “摇钱树”作为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名称,并列入主打品牌进行包装打造:自2006年7月起,全州农信社开始实施“摇钱树”小额信用贷款系统工程;2009年3月,正式向客户配发了“摇钱树卡”,以卡代替过去的摇钱树纸质贷款证,“摇钱树卡”也因此成为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标志。
在“摇钱树”小额贷款品牌推出后,黔东南州农信社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截至2010年底,全州农信社存款余额171亿元,贷款余额131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38.39%和44.88%,其占比均位居全省农信社9个地(州、市)的首位,其他主要业务指标也都处于全省农信社前列。
“农村金融机构打造产品品牌,切忌杂乱而不成体系。在这方面,‘摇钱树卡’是个不错的范例。”在2011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上,有关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