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清晨3点至4点,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雨席卷了位于河北省赞皇县洋泽乡的连春位大枣专业合作社的枣园。由于风刮雹砸,枣林树下成片的青枣滚落满地。枣农们说,这次受灾面积接近一半,带有伤痕的枣,既不能存放,又卖不出去,损失严重。
但幸运的是,合作社的1006亩大枣都参加了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的新型互助农业保险。枣园受灾当天,石家庄市社立即派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并表示,这场灾害农民损失比较大,市社将马上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尽快赔偿农民损失。枣农连海军说,他家种植了30亩大枣,今天全部遭灾,幸亏去年参加了市供销合作社的农业保险,能减少损失,心里踏实多了,以前没有参加农业保险,损失全部是自己承担。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社员自愿,供销办理”的政策性安全统筹互助农业保险,依靠市财政每年支持的100万元补贴资金,按照“低费率、低保险、小范围、少险种”和“农户交得起、政府补得起、保险保得起”的承保原则,主要以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先后在灵寿、赞皇、鹿泉等14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承保种类包括烟田、林木、枣树、葡萄、石榴、中药材以及肉牛、肉羊、野猪等十几个品种,涉及到22个专业合作社的近4000个农户。3年来,共收取保费58.6万元,为35个专业合作社赔偿215.8万元。由于遭灾后的损失能得到及时补偿,增强了农民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防止了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进而大大激发了参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石家庄市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他们能够成功推行农业保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他们推行试点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以市财政每年支持的100万元补贴资金及向社员收取保费形成的保险准备金为基础,以历年积累的安全统筹互助资金为后盾,目的是服务“三农”,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不存在农业保险赔付率极高的亏损问题,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第二,直接参保对象是专业合作社而非农户,省去了公司直接与每个农户对接的零散环节,可以及时统一完成投保。第三,参保费用低。农业保险的费用以亩产值的10%给付,合作社与农户各付5%,从而降低了参保费用,节省了农民的开支。第四,专家现场勘赔定损,保障公平公正。据了解,一旦受灾,公司会立即联系石家庄市农科院专家等,到现场勘赔定损,坚持公平公正,保障农民利益。
农业保险任重路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而近些年来,为了防控灾害、保障农民利益,国家也是多次出台有关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 2007年中央财政拿出10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等。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农业保险依然是喜忧参半。
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试点推行虽然比较成功,但依然存在问题。首先是关于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面的局限性上。据了解,自2008年起至今,该市社承保的种类虽然已有十几个品种,但只能覆盖到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5.2%,覆盖面依然局限。而这种小范围、少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不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无法提高费率厘定、承保、验损等各环节的管理水平。农业保险种类多、情况复杂,使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特别是就全国来讲,农村经营方式分散,难以对保险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保险也就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和厘定准确的保险费率。而且我国农业保险缺少能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进行中期预警的专业人才,使得农业保险风险不可控制。第三,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特点导致农业保险自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农业保险的低收益局面无法维持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从而面临两难的困境。石家庄市社3年来共收取保费58.6万元,却为35个专业合作社赔偿215.8万元,农业保险对政策性扶持的依赖可见一斑。要使农业保险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