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社商誉获民营资本青睐

米雅娜 王 蕾

  “新华都”注资福建携手开拓农村市场

  近日,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传来消息称:省供销合作社与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口岸经贸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资设立商业连锁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新华都出资960万元,持有48%的股权,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出资800万元,持有40%股权,福建口岸经贸公司出资240万元,持有12%股权,三方均以现金出资。

  协议的签订,在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引起不小波澜,记者从采访中得知,这是一次民营资本主动牵手供销合作社的联合。

  优势互补  志同道合

  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集团公司,以百货、超市为主,并投资工程机械、房地产等行业。集团现注册资金13980万元,拥有员工5000余人。新华都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3位,品牌价值已达64.42亿元。资金充裕、实力雄厚的新华都为什么选择供销合作社作为合作对象,新华都相关负责人林宗杰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的企业在福建基本上遍布了大中型城市,下一步的目标是占据更广大的县、乡镇及农村市场。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的影响力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供销合作社的商誉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供销合作社占据农村市场几十年,在农资供应等方面依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在农村消费者的心目中,供销合作社意味着是公家的东西,有信誉。这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商誉是我们这些民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的。同时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拥有广大的网点,对企业来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天性,如果这些网点我们一个个去开拓,需要耗费企业很大的成本。”基于这样的考虑,新华都选择利用自己强大的资本力量来吸引供销合作社。而我们也可以在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看到这样的内容:“在‘新华都超市’商号及LOGO中加入全国供销合作社的统一标识,既发挥新华都超市的品牌优势,又体现供销合作社的良好信誉和社会影响力。”

  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最终接受新华都注资,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由于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多年来缺乏大型日用消费品配送龙头企业,导致很多系统内的日用消费品网点在商品配送上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运营成本很高。如果我们自己去建立这样一个企业,首先投资成本非常高,并且需要一个很长的运作磨合过程,另外我们也没有高端、成熟的管理、经营人才,去与市场上其他零售巨头竞争。基于这些考虑,在与新华都接洽前,我们就有与社会优秀连锁企业合作的想法。”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主任陈则生说,“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也曾找过几家连锁企业寻求合作。开始我们看上了一家在福建市场运营不错的本土企业,但是他们当前的目标是抢占更多的城市市场,我们如果与其联合则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终选择了放弃。‘新华都’是一家本土上市公司,资金雄厚,在福建省的网点很多,品牌影响力比较大,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在占据了城市市场后,已经把发展的目光转向了广大的农村市场。我们双方的战略构想和目标一致,所以当‘新华都’向我们表达了原意合作的意向后,双方一拍即合。”

  多赢合作  期许良多

  这是一次被合作双方誉为多赢的合作,双方在各自的发展上都有很大的期许。

  陈则生表示:“新华都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和人才,有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可以盘活我们基层的很多网点,带给我们规范化的经营。”据了解,在利益分配上,新华都承诺如果利润超过10%,则按照双方所占的股份额度分配,如果达不到10%的利润,会按照10%的利润回报供销合作社。在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的规划中,双方共同搭建的这一网络平台未来还将发挥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即推行“农超对接”。“去年,我们曾经组织过一批销售困难的农产品进入各种超市,事实证明效果明显,今后有了这个平台,会更利于‘农超对接’的推行,所以这也是强化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合作。”陈则生坦言。

  在新华都看来,这更是一次多赢的合作:“目前农村市场的经营网点比较零散、不成规模,而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可以为农村市场带来更安全的消费环境;同时这次合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地方政府来说,大型企业的入驻可以给其带来税收。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供销合作社的政府资源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东西,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能争取到更大的政策支持。”此次合作对新华都的意义在该公司关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中得到证实:“本协议的签订及履行有利于公司开发优质商业网点,加快海峡西岸零售市场布局,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和远期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对公司业务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据悉,双方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规定:合资公司将以福建省内的市、县、基层供销合作社网点为试点,以合作开发或场地租赁等方式,尽快启用和筛选将原供销合作社网点发展为超市项目。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利用自己的优势,负责挖掘开拓相关的网点资源;新华都则利用零售连锁的业务特长,负责合资公司的日常经营。而此次的合作也得到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热烈回应,但是对于具体的经营方式,双方负责人均表示:跟基层网点具体的合作社方式还在探索中,但是会根据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租赁、共同建造、入股等多样的合作方式。

  兵团扩大与“光明”合作范围

  近1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与光明食品集团一直保持着贸易往来合作关系。近日,双方再次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以做强做大食品产业、实现合作共赢为目标,在食品产业方面进行全方位、开放性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广泛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双方开展并保持良好合作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双方合作的历史渊源;另一个就是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互补。”负责合作项目的果业公司总经理周晓勇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8月,兵团供销合作社和光明食品集团就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在糖、酒等方面展开了合作。

  据周晓勇介绍,目前新疆的林果业还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管理分散,这直接导致新疆优质的农产品缺乏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低,品牌化建设落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兵团供销合作社成立了果业公司,目的是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搭建平台、统一管理。“兵团各个师均有各自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但都品种单一,产量少。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将把各个师的特色产品集中起来,不仅丰富了特色果品的种类,而且还将新疆优质农产品集中推向市场,形成了规模,扩大了贸易合作的范围,从以前的糖、酒类到新疆所有的优质农产品,比如红枣、瓜果、大米、瓜子等。”周晓勇说。

  “通过这次与上海光明公司的合作,我们相当于直接打开了华东地区的销售渠道,实现了‘农超对接’。”周晓勇介绍道。据了解,上海光明公司在上海有大约3000多个销售点,为新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拓展了销售渠道。

  目前,双方正在探讨设计产品品牌问题,不久的将来,新疆的优质农产品将进行统一包装,推向上海市场。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供销合作社将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与市场实现真正对接,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兵团农业产业化的水平。

  “我们双方的合作也是沪新两地优势互补的重要举措,是互利共赢的。众所周知,光明食品集团是以其乳业著名的,兵团则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粮食、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牧产品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兵团借助其强大的营销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光明也借此合作机会丰富了产业资源,拓展了产品范围。所以说,双方联手打造了产业合作平台,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周晓勇说。

  待双方的合作日渐走上正轨、果业公司资金雄厚时,周晓勇欲将资金投入到加快产业化经营中去,不仅要加大对核心种植基地的投入,建加工厂、建冷库,还要用于现有销售网络的维护,再继续开拓其他的销售市场,展开与跨国企业的联合合作。


  记者手记

  有开放的心态才有发展的机会

  从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新华都集团建设大型连锁超市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扩大与光明食品集团的合作范围,各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在联合与合作的道路上迈出的步子越来越稳健,联合的对象越来越强大。

  大型知名商业企业的注资,是市场经济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多年来发展成就的肯定,更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完成蜕变的有力证明。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系统销售、利润、消费品零售等主要指标增幅同自身相比达到了近年来同期最快的增速,也明显高于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全社会总体增长水平。

  供销合作社系统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的青睐,除了庞大的网络体系和快速增长的经济效益外,还基于逐渐形成的开放心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但也固化了体制机制及思维。当市场经济来临,供销合作社系统面临史无前例的大挑战,在探索实践中,广大的供销合作社人曾经也因为怕吃亏,拒绝与系统外资本联合,但事实证明固步自封只能停滞不前,开放与融合才是发展的基础,才能给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

  如今,全系统正在全力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以开放的心态大胆联合,优势互补,全新供销合作社才能早日实现。但是在联合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联合的初衷,防止供销合作社资产在联合中流失。只有以发展为最终目标,联合才会更具价值。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