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是联发咨询服务公司的CIO,他常用“与人打交道其乐无穷”,来形容与CFO(首席财务官)的关系。张睿总结得很精辟:在经济繁荣时期,CFO是竞争对手;在不景气时,CFO是绊脚石。
CFO李刚经常在项目讨论会上对公司的信息化项目扎枪,这次扎的枪比较准:“你那么先进的洋ERP要在我们这儿应用起来也得搞开发,那干嘛不使我们这便宜的土货?我们自个儿更更新、升升级,也能赶上你们那洋玩意儿。你们整那些采购库存管理、项目管理模块我们没有,我们也不惦记管这些,我们就关起门来折腾折腾财务这票不得了嘛!”
然后李刚强烈建议:“把你那洋ERP的财务管理模块抠出来,都用我们这土的做凭证。你要啥数据、信息的,我给你就是了。”
张睿说这样做信息化等于生了个孩子没心脏,项目活不了。李刚回道:“怎么活不了?你那几个模块儿都给你留着就是了,你活你的呗!”
这种对话在他们之间常有,李刚是信息化过程中提意见最多,发牢骚最多的。张睿常常有很强的挫败感。
李刚最受不了张睿这样说:如果肯在某个技术上再多花点钱,就可以因此获得更好的功能、产品,或者服务,却从来不提这项技术可以为公司节省多少时间、多少钱。张睿的行为就好像只是为技术而技术,看不到对公司的好处。
和谐共舞?
CFO通常比较牛,不只是因为他掌管了公司的钱财,而是他能经常从公司直接利益的角度给CEO提供决策意见,这些意见通常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
用一个方案替代另外一个方案节省一笔开支,根据市场形势坚持较高的交易价格,账务处理注意合理避税等等。总之,CFO不管在名义上还是事实上都成为一把手的左膀右臂。
而CIO大部分还是一个技术性质的地位,不管是不是设了CIO这个岗位,主管企业信息化的张睿们在包括CEO、CFO等大部分的同事眼中只是聪明的技术员。
CIO能够将老板的想法用软件来表达,然后再不停地修改、打补丁,最多是引进什么ERP,然后狐假虎威地获得在信息管理上的特权,也就是有了管理员的权限,让人要时刻提防的家伙。大部分人不认为CIO有多少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业务建设性。
在这样的情况看,张睿一点也不要觉得冤屈,一定要在业务上有建设性。这其实是从信息主管上升为名副其实CIO的最后一道坎。
一起花钱
CFO的贡献在于通过业务建议和财务筹划不停地为公司省钱,还间接地挣钱,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以功臣自居,有一定的优越感。
张睿如果期望和李刚搞好关系,不妨从一起花钱开始,比如,建议做一个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一体化的项目,假设这确实是公司所需要的,张睿不妨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拿出来和李刚一起商量,李刚不愣着才怪。
在公司内部关系上至少有“化敌为友”的功效。他们可以共同面对公司的“知识工人”——那些咨询师。而且确实以CFO的收敛式思维特性,是完全可以为这个信息化项目提供支持的。
在业务管理上,两个方面的建设性累加起来,意义是非常大的。这个项目事实上就是两个人的意见,“知识分子是最怕被尊重的”,李刚一方面会为自己深度参与了项目而感到责任重大,感到自己在张睿眼里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有了直接花钱的感觉,在职务情绪上会平衡一些,不至于靠找茬来寻求心理安慰了。
在公司政治里面,“一起花钱”是很重要的事情,这点值得张睿好好琢磨。 (李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