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7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因地制宜建网络 突出重点求发展
各市县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显成效

  编者按:

  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推动“新网工程”建设以来,5年时间里,“新网工程”的四大网络(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成为全国各市县供销合作社强化自身功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新网工程”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城乡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各市县供销合作社扩大内需、强化“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发展至今,各地供销合作社根据当地情况,突出重点进行建设,加速了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消费环境,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北石家庄市社放心农资超市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为进一步改善农资消费环境,解决农民消费不方便、不放心和不实惠的问题,全力推进放心农资超市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420万元,完成建设放心农资超市60家,共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化肥3.7万吨、农药32吨、农膜196吨、种子35万公斤。

  创建放心农资超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既无现成经验可以参考,也没有成功模式可资借鉴。为此,经过反复考察,认真筛选,市社选定地理位置、设施条件较好的藁城双庙、无极西东门、正定西柏棠等10家农资超市作为样板店,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正定西柏棠放心农资超市,经营面积达130平方米,经营种类涉及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小型农机具等5个大类,具有非常强的示范作用。今年4月份,市社组织18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和农资公司经理,召开现场会,观摩学习样板店先进经验,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示范引导,全面铺开,有力推动了放心农资超市建设。

  石家庄市社在放心农资超市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全市放心农资超市建设标准》,实行“二有”、“六统一”,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统一门头标志,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商品进销台账、统一建店培训。并按照“形象新、环境美、功能全、服务优”的标准,强化服务功能,把农民需要的服务尽可能“网”在其中。同时,按照“上联厂家保货源,下联农户深服务”的思路,一方面,与石家庄“双联”、湖北“洋丰”、山东“施可丰”等大品牌建立稳固而友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扩大服务范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放心农资超市的建设成为石家庄市社新时期加快为农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放心农资超市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农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为供销合作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服务“三农”的新平台。

  内蒙古赤峰市社现代化物流配送助农增收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供销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服务的建设,努力打造“上联国内外大市场,下联广大消费者”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不但把货真价实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送到广大农牧民手中,还将农牧民生产的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通过网络配送销往城乡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赤峰市社共建成农资、日用消费品、农畜产品、再生资源、边销茶等各级各类物流配送中心33个、连锁经营网点1976个,引领当地300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赤峰市供销合作社覆盖城乡的“新网工程”物流配送营销网点实现商品销售额突破21亿元。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直接配送到田间地头,日用消费品直接配送进村入户,农民们在家里通过农副土特产品收购网络及时售出农产品。“整体布局区域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物流配送现代化和商品流通双向化”的“新网工程”,结束了过去农牧民买日用百货赶大集的历史。

  为加固农资营销主渠道。赤峰市社现已建成市县两级按“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的农资现代流通配送中心22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97个,销售价格比周边地区低3—5个百分点。加快了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网点改造、整合、优化和提升的步伐。已建成市县两级配送中心11个,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点1279个,形成了以市旗县区物流配送为中心,苏木乡镇连锁中心店和嘎查村连锁农家店为主体的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体系。

  赤峰市社同时加大构建从基地建设、收购加工、物流配送到终端卖场一条龙的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力度。现已建成市县乡三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7个,各类农副产品购销企业16家,农副产品年购销额达10.8亿元;建成再生资源经营性企业7个,回收网点374个。

  四川平昌县社再生资源回收建设改善民生

  四川省平昌县供销合作社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建设,按照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分类处理方法,确立了“造势推动、合力建设、市场运作、网络服务”的推进思路。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龙头网点4个、乡镇回收站43个、村级回收点197个,使农村垃圾处理利用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农村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平昌县社抓住重点,全力建设村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建点方法,县社在指定的6个村选择村委会、学校、居民密集区定位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建点位置,以“六有”实施建设方案。有分类环卫设施,按照“户备桶、院设池、组配房、村建场”的标准配套农村垃圾无害化分类收集投放设施。有环卫人员,每个村配备一名专职环卫管理员,每个社确定一名保洁员。有经营场所和设施,4个服务项目的营业场所不低于100平方米、仓储不低于80平方米、分拣集散库房不低于100平方米,且经过精密装修和配备现代化设施。有经营人员,按照“四位一体”的服务项目,配备1—3名经营人员。有标志标记,按照垃圾分类设施的功能、经营服务门点对应的市场工程项目,统一制作门店招牌和标志标记。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业务、财务、统计上报手续,严格监督各个岗位的工作。试点完成建设后,县社及时总结经验,按照“干环线、一般乡镇、偏远村社”的顺序在全县推广。截至目前,已购置垃圾桶15万只,规划建设院户垃圾池1.1万个、垃圾房2260个、填埋场546个、回收点197个。

  平昌县社通过全力推进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的建设,使农村垃圾处理生态实现高效,有效地治理了农村污染,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废旧利用蔚然成风,凸显了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

  贵州修文县社打造购销网络解决市场销路

  近年来,贵州省修文县供销合作社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直属企业、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突破了长期制约“三农”发展的“买难”、“卖难”瓶颈,打造农副产品购销网络,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

  今年5月,修文县的一家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00多亩大葱丰收在即,往年上门收购的经销商却迟迟不见踪影,望着成片绿油油的大葱,合作社一筹莫展。正当他们准备忍痛将葱田翻犁时,修文县社及时通过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现代供销网络,帮助合作社联系到了经销商,解决了销路。

  修文县社努力打造农村农副产品的现代购销网络。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涉及种植、养殖等领域,入社农户近2000户,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助农增收500万元,今年内将全部完成针对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平台与全国市场的对接;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以乡镇小型市场为基础,县级市场为骨干,采取整合的方式提升改造乡镇农贸市场,并新建一批包括产地市场在内的农贸市场。目前,全系统建设自由产权农贸市场3个,托管市场1个,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助农增收2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县社同时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配送中心7个,乡村绿色回收站16个,规范农家店(超市)208个,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今年年底,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可达100%,超市乡镇覆盖率可达90%以上,服务人口超过30万人。修文县社通过打造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为当地的农产品找到了市场,解决了销路难的问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