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对于新疆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全体干部员工和该社的总经理袁国军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袁国军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作为新疆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袁国军和新疆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多年的艰辛和付出得到最好的肯定。
“没有怨言和挑剔,把企业搞好是我唯一愿望!”
2002年,刚满38岁的农四师伊力酿酒总厂厂长袁国军离开了他痴迷的酿酒行业,来到农四师供销合作社任总经理。一下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袁国军有些茫然,但面对供销合作社全体职工及四师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他想得更多的是责任。“没有怨言和挑剔,把企业搞好是我唯一愿望。”袁国军向师党委和全体供销合作社的干部员工做出郑重承诺。
结合企业的经济实力、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及经营状况,袁国军带领党委班子成员制定了《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提出了供销合作社及各下属公司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及考核指标,并出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规范了购销业务流程,加强了对各公司资产、负债、大额资金的使用及现金流量的监管,在全社实行了可控费用的预算管理,在经营资金的支配上,实行限额申报审批制度,加强了成本管理,有效地堵塞了漏洞。同时,在农资、棉麻和日杂3个经营公司实行了岗效工资和风险抵押管理,工资与个人的工作业绩、效益直接挂钩,建立起了公平、向上的激励机制。
袁国军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协调和为下属公司排忧解难上,多年来,仅融资一项年均就达5000多万元,回收欠款数百万元。整个企业形成了上下各司其职,协调统一,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袁国军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影响力不断吸引公众对供销合作社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的凝聚力。
“破茧化蝶,振翅高飞”
从“十五”末到“十一五”规划,特别是“十一五”的五年中,袁国军带领他的团队,加强内部管理,坚持以主营项目为主、以相关项目为辅,走投资多元化的道路,企业综合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五年间,这个不起眼的企业实现了“破茧化蝶”般的美丽嬗变后,开始了振翅高飞。
在“十一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四师供销合作社就实现了4个大突破,即营销观念的转变和经营渠道的拓宽,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经营模式的改变和经营网络的完善,规模经济的发展,企业为农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这五年,可以说是四师供销合作社的转型时期,并随着转型之门的开启,它的经营范围不断向外延伸。截至2010年年底,棉麻公司在疆内已拥有4个独资轧花厂,农资公司在14个团场设立分公司,建立了265个农资直销店,拥有18个农资超市;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在乌市成立新疆祥盈农资有限公司,面向南北疆建立销售网点7个。同时与地方57家个体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地方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五年间,四师供销合作社商品销售年均增幅为39.9%,增加值年均增幅为37%。
企业四年实现发展的“三级跳”:2007年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8662亿元,同比增长111%;2008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6.0565亿元,同比增长3%;2009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4805亿元,同比增长23.5%;2010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50%,职均销售额达518万元,成为全师三个销售额上10亿元的国有企业之一。
“只有发展,没有等待”
任何发展,在成就积累的同时,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考验。回望走过的路程,袁国军在拥有迎难而上、果断出击的决心、勇气和智慧的同时,感受到的是更多压力和差距。
企业发展需要新引擎,“只有发展,没有等待”,步入“十二五”,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利用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机会,袁国军带领党委努力促使干部职工克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观念,努力增强干部员工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
他在努力寻找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的着力点,并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各项思路措施。
在他和供销合作社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制定了新的企业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将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与“三农”联心联利的经营网络。同时,统筹规划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和重要影响的项目,吸收区内外社会资本和强势企业的资本,以强内联外、走联合与合作经营路子为主要途径,积极发展各种经济组织。到2015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将成为伊犁州强势企业,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企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为15%,全社商品销售额将达到20亿元。——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战略目标,而袁国军正用他的真诚和执著引领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的全体干部职工绘就一幅崭新的蓝图……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