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7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快速力保农业增收


  本报讯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快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49亿千瓦,比2010年底增长2.33%。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农业增收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上半年,全国累计投入2281多万台(套)农机具进行机耕地、浇麦、机播、机插秧等春季机械化生产作业。共组织7642个农机抗旱救灾工作服务队参加抗旱救灾,累计抗旱灌溉小麦面积超过8000万亩次,充分发挥了农机在抗旱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新建和续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126个,全国完成早、中稻机插8700多万亩。全力以赴做好三夏跨区作业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机手机收作业纯收入超过100亿元。冬小麦的机收和玉米机播水平再创新高,分别达87.8%、77%,保障了夏粮颗粒归仓和秋粮适时抢墒播种。

  全国共举办各类农机培训班5.5万次,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320万余人次,其中培训农机操作人员262万人次,培训新购机农民58万人次,提高了保护性耕作、春季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等新技术应用水平。

  各地相继成立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各地细化技术内容,完善技术规范,加强宣传、培训和现场指导,全国共举办农机化技术各类现场会2万次,累计推广各类农机化新技术面积1.35亿亩,其中保护性耕作面积1480万亩,机械深松技术580万亩,化肥深施技术2410万亩,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197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各地以补贴机具为重点,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质量保障督导、农机质量调查和重点检查等工作,维护了购机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纠正违章作业,努力清除事故隐患,预防农机事故发生,春耕、“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下半年,全国农机化系统将以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精心组织“双抢”、“三秋”农机作业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点,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力争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4%,水稻栽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到24%、30%以上,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达到1.48亿亩。     

  新闻1+1

  农机补贴资金管控力度加强

  在6月份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之后,农业部近日再次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控,把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011年中央财政实施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是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亿元,补贴范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农业部本次印发通知,明确要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的“六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制约权力、严守法纪、规范操作为重点,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为着力点,以加强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为切入点,着力构建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通知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全过程,深入查找权力行使风险、岗位管理风险和人员素质风险,要对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研判,按照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区分轻重,实施分类防控管理。要突出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参与农机购置补贴关键和重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着力规范推广鉴定受理检测发证、支持推广目录评审与推荐、补贴额测算、资金结算、对基层工作监督等行为;地市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县级部门实施补贴工作的监督;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规范补贴对象确定、补贴机具监管、经销监管等行为。

  通知还要求,要保证农民选择权、决定权,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通过科学设定权力,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加强部门合作,强化程序监督、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要重点防范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之机收受贿赂、违规收费、以本人或亲属名义直接插手补贴机具经营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有效杜绝权力寻租、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部办公厅在6月份就曾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大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度、过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至少每半月公布一次各地补贴资金使用进度。据农业部内部人士介绍,农业部连续下发两个相关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的文件,目的在于堵塞农机补贴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漏洞。

  (本报综合整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