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个秋日的下午,永升建设集团董事长张元清接到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一个电话。来电话的是一家国有房地产机构,打电话的人是某个项目招标办的负责人。他在电话里恳切要求永升集团参与他们一个住宅区的建筑竞标,一再说明这个项目若没有永升集团的参与,似乎就没有分量,而永升集团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知名度和诚信度。张元清听着,心里不断地泛起阵阵欣慰,虽然眼下公司的建设项目应接不暇,但她还是应承下来,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竞标。结果是不用猜测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永升公司如愿中标。
这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儿。在如今的招投标市场,有多少人绞尽脑汁夜不能寐,有多少“暗箱”操作手段用尽,而结果往往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永升集团是无须标榜自己是“暗中趟道”的,所以如此,凭的不是这个项目单位与永升集团之间的先期接触,而是永升集团如日中天般的实力和诚信。在新疆,克拉玛依永升建设集团就像克拉玛依大油田一样是品牌,被人们口碑相传,成为闻名中外的克拉玛依另一张醒目名片。
“姐妹们,宁可让汗水淌死,也不能让泪水淹死,拿起铁锨镐头拼命去干!”
潇湘妹子用血汗带出一支“娘子军”
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分为全民工和集体工。都是工人,名分和待遇却是大相径庭。全民工是国家的正式工人,端的是铁饭碗,享受高工资和优惠福利;集体工端的是瓷饭碗,不能随意调动,稍不留神掉在地上就碎了。张元清在油井上干了10年,不仅属于集体性质,而且还是更不入流的家属工。
1961年始,17岁的张元清高中肄业后来到克拉玛依。那时的她,是一个典型的湖南妹子,脸型清秀,身材瘦弱,性格泼辣。领导分配她去井上,她想都没想就去了,给的名分是“家属采油工”。多年以后,张元清才知道“家属”两个字的含义,那就是非正式,可以说明问题的就是待遇上同工不同酬。不过,张元清不在乎,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荣耀在鼓舞着她,克拉玛依戈壁滩上战天斗地的火热情景在感染着她,高亢激昂的《克拉玛依之歌》在激励着她,虽然身单力薄,但湖南妹子的辣劲儿让她巾帼不让须眉,敢于和有着正式名分的男职工较劲儿。戈壁滩的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张元清受命挖沟铺设输油管道,一镐头下去,崩起几块带着冰碴的土坷垃,震得虎口开裂。领导规定了每天的挖掘进度,能够完成已经很不错了,她却非要多挖一两米,多挖并不多给工钱,而她根本就不是为了这个,为了什么?为的是心中的那份激情。几年以后,她在油田成了家,嫁给了具有正式名分的全民工,可她依然是家属。张元清乐得其所,家属自有家属的乐趣,她既顾小家更顾大家,偌大的油田终于有了她的“名分”——1978年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6年,张元清所在的采油一厂把各采油队的家属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家属管理站”,具体担负种植、养殖、加工、生活供给以及挖管沟、垒院墙等油田建设服务工作,张元清被任命为主管生产的副站长,虽然还是“以工代干”,但油田的“站”可是个科级单位,张元清应该是副科级干部了吧,尽管并不“入编”,但从此有了领导身份,也就有了她作为一个超大集团公司掌门人的最初历练。
十几年的油田工作经历,张元清对服务工作已经了熟于心,只是做这种服务工作,几乎事事处处都透着艰辛与困苦。1978年,油田交给家属管理站一项任务,让张元清负责修一条10公里的油田公路,这是克拉玛依第一条沥青路。当时,她们没有推土机、自卸车、压路机等任何筑路机械设备,银行账户上只有几百元资金。然而,早已习惯吃苦耐劳、顽强奋争的张元清眉头不皱、心绪满怀地带领着众姐妹上了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为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克拉玛依的第一条沥青路修成纪念路、口碑路。夏日的戈壁滩上,烈日暴晒,风沙弥漫,蚊虫叮咬,她们全然不顾,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用铁锨镐头挖土方,用人力车、抬把子运戈壁土和砂石料,用石杵夯实路面,手掌被磨破,虎口被震裂,鲜血淋漓,脚步踉跄根本抓不住地根。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有的姐妹实在受不了了,在背后暗自流泪,有的瘫倒在地说不想干了。这时张元清也不知是从哪儿积聚起来的力量,只见她挺直了身子,神态凛然地站在姐妹们面前,高声说道:“姐妹们,我们是特别能战斗、特备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石油工人家属,为了国家的石油事业,为了克拉玛依的名誉,宁可被汗淌死,也不能被眼泪淹死,站起来,拿起镐头跟我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其实张元清比谁的付出都多,每天早来晚归,又要指挥,又要调度,可干的比谁都不少,最累最苦的人是她,她那么瘦弱都能经得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流泪的把泪擦干了,坐下的又站了起来,这条路果然如她们所愿,成了后来人们体验克拉玛依人艰苦奋斗的见证。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张元清发现人有懒勤之分,能力有大有小,就萌生出多劳多得的想法。于是征得其他领导的同意,规定了每人每天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完成定额的按日计酬,完不成的按比例扣发工资。这一招果然很灵,实施后积极性明显提高,工程进度明显加快,为保质保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推进,张元清又尝试采用包工包料、成本核算的办法,结果不仅更加提高了功效,还降低了成本,工程竣工结算,有的工人拿到了千余元工资,整个家属站还有盈利。张元清从中体验了一把管理经营之道,为她以后掌管大公司积累了很实用的经验。
“怕什么?咱就盖一所楼房让他来踢,看是他的腿断,还是我的房子倒塌?”
由“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华丽转身
张元清趁热打铁,带领她的家属队又接连承包了几项修路和挖管沟的工程,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并获得利润。1979年的一天,张元清无意间发现,用于油田保温的珍珠岩供不应求,就萌生出组织生产珍珠岩保温瓦的想法。说干就干,经反复策划,她决定先倒运珍珠岩,从中赚取差价,以便积累资金自己办厂。几个回合下来,果然顺利如愿,赚到了办厂的所需资金。张元清特地从外地厂家请来技术人员,红红火火地办起了珍珠岩厂,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是张元清的第一个实体,从此家属管理站由原来的为油田生活后勤服务转向了直接为生产服务,家属服务站也由此有了油田“娘子军”的美誉,开始了她们的创业之路。
1983年2月,采油一厂将家属管理站与劳动服务公司合并,张元清担任改组后的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兼生产调度长。合并后虽然人多马壮了,但原来的劳动服务公司成员复杂,从战斗力上比较,远不如她的娘子军,张元清没考虑这些,而是根据服务公司现时经营业务的实际,认真组织、细致谋划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基建施工、安装维修、道路修筑和养护、保温材料生产和销售,还是农业生产和生活后勤服务,都井井有条,卓有成效,逐渐成为油田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当时,她们已经可以盖一些平房、井房、计量站等简单建筑,并由此带来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但张元清已经不满足了,她在反反复复地思考,公司仅靠修简易公路、盖平房能够发展壮大吗?该是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加快了克拉玛依油田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步伐,而本地的建筑队伍主要来自江苏等内地省份,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组建一个上规模的建筑公司呢?于是她决定向建筑业进军。通过多方游说,终于争取到了承包采油一厂2000平方米的实验楼的建筑工程。消息传开,人们议论纷纷,有的人甚至说这帮女人能盖楼房?我一脚就能把它踢倒了。张元清听后不愠不怒,坚定地说:“怕什么?咱就盖一所楼房让他来踢,看是他的脚断,还是我的房子倒塌?”
张元清从内地请来技术人员,与他们密切配合,楼房按部就班如期竣工,顺利通过了验收。这二层楼房成了这支“娘子军”成功进入一个新产业领域的标志。然而这种自豪感并没有维持多久,张元清由衷地感觉到,依靠外聘技术人员承包工程“借鸡下蛋”不是长远之计,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于是,张元清采取外聘与内培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面优质外聘,一面加紧内部员工的技能培训。针对家属们普遍学历低、底子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现状,要求他们力闯知识、技术、管理这“三关”,张元清以身作则,白天加紧工作,夜晚挑灯夜读,很快在公司掀起自学热潮。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一支适应建筑工程需要的专业技术队伍基本成型,以前被人们讥为“文化技术荒漠”的家属队伍中,涌现出技术员、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直到如今,永升集团管理层、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仍有70%来自当年的“娘子军”。
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逐步壮大的同时,公司注重对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淘汰和更新各类建筑设备,使公司的施工能力不断加强。1993年,乘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张元清与时俱进,适时地将公司更名为克拉玛依永升实业开发总公司。同年9月,张元清带队参加克拉玛依电厂污水处理工程招标,在共有8家建筑单位的竞标中,一向名不见经传的永升“娘子军”拔得头筹。有一竞争对手不服气,当场质疑说就这帮家属,土方量59万立方的工程30天内完成,做梦吧?张元清响亮地回答:“工程延误一天,按总造价20%支付违约金。”说完回到公司,动员大伙四处筹借推土机,3天后连同公司自有的总共30台推土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工地,然后实行三班倒昼夜不停,最终保质保量兑现了合同,受到甲方称赞。“永升”品牌第一次亮相惊艳全场,好评如潮。
从1988年永升获得建筑施工四级资质开始逐步晋级,到了2001年,永升集团晋升为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界这支罕见的娘子军队伍,完成了由“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
“正规军不能图虚名,要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要像解放军那样,打赢大兵团的战略战役。”
征服“鬼见愁”,方显“永生”的强悍
1996年,永升公司中标承建克拉玛依市人民广场工程,该工程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和文化活动中心区域。张元清强调,这项工程体现克拉玛依形象,也体现建设者的形象,质量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问题,一定要把它建成精品工程、经典工程,赢得全市人民的口碑。为实现这一目标,张元清坐镇项目部亲自控制质量责任制,对每一批进场材料严格检验,对每一道工序层层把关。有一次,质检员发现广场东南角的一座小房子外墙上贴好的彩色墙面在阳光的反射下,局部显露平整度略微有点瑕疵,项目经理决定打掉重贴,但甲方监理检查后认为不是问题。问题报到张元清那儿,她看了以后毫不犹豫地说:“不允许有一丁点儿问题,拆!”在这项工程中,永升项目部还主动对工程设计提出多项优化方案,增强了亭台、长廊的艺术效果。竣工后,参观者面对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白璧无瑕的质量,无不交口称赞。这项工程获得“新疆建筑工程天山奖”和“新疆市政优质工程奖”两项大奖。
随着克拉玛依文化一条街、克拉玛依机场航站区景观园林等形象工程的完美落幕,永升集团承建了诸多体现城市形象工程的建筑,从星级酒店到高层住宅区,从原油处理专用设施到炼化、污水处理工程,从专家公寓楼到各种商业大厦,从城市道路修建扩展到油田油区交通道路的连接,国道、省道以至沙漠公路的修建,永升集团的足迹踏遍了新疆各地,各种奖项、荣誉纷至沓来,使得永升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以至形成本文开引的那个主动求标电话的到来。
最让人称道的是永升人所参加的1997年开工建设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经历。永升公司开始中标承建2个标段,其中一个标段是长460米、排架柱高18米的3号渡槽,这是全渠最大建筑物。该标段施工期间两次遭遇山洪暴发,300多人花了60多天时间浇筑的排架柱毁于一旦。姐妹们痛心地哭了,可没等眼泪擦干就又重新投入工地。又是那种连轴转的架势,日夜拼搏,弥补了被山洪损失的工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恰逢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乐泉前来工地视察,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汇报后,特地来到永升公司的工地,对他们大加赞扬。引水工程指挥部看到了这支队伍的特殊战斗力,主动提出给永升公司增加工程量,最后总共承建了10个标段,总长47.6公里,占全渠的1/9。特别是最后给的风干II5标段,被人们称为“鬼见愁”标段。原是内地一家工程公司中标承建的,因地质和环境条件十分恶劣,施工异常艰难,干了一年没弄成一米渠道,一走了之了。张元清明知工期风险很大,经济上可能亏损,仍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与大局观念,毫不犹豫地接下工程并承诺按期完成。张元清立下军令状,组织500多人上山决战。施工中挖掘机抓斗被磨穿,自卸车大箱板被砸断,车胎被扎破,仅10天时间,就有8台挖掘机、15辆自卸车严重受损停用。公司只好向个体户租车,可人家的司机开车到山前一看,丢下一句“打死我也不干”就跑了。后来还是工程指挥部帮助协调,才解决了车辆问题。永升人经过200多个日夜的顽强拼搏,硬是修通了全线的“卡脖子标段”,确保了工程按期通水。为此,永升公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饮水工程硬骨头突击队”光荣称号。这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永升公司在业界的地位。
“品牌是做出来的,明天的市场在今天的工程质量里。我不搞钱权交易那一套,害人也害己”“荣誉名衔只是我追求目标的一个证明。”
扬正气,防微杜渐 做品牌,诚信为人
早在家属管理站期间,张元清在组织姐妹们为油田做服务的时候,除了保持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自觉奉献的精神之外,最看重的就是服务的质量问题。一次一个员工擦玻璃,由于天色较暗,在里层的一块玻璃上留有一处巴掌大的污渍没擦干净,正巧张元清检查来到这里,条件反射似的一眼就看见了,她把那个员工叫了过来,和她一里一外把这块污渍擦掉。这就是张元清当初的质量意识,直到她把公司做到十几个亿产值的今天,她的这个意识和实施的标准从来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她有一句名言,问自己也是启发大家:“明天的市场在哪里?就在今天的工程质量里。”凭着这个每次经营调度会都会强调的理念,永升人靠质量做品牌,靠诚信做市场,靠效益赢客户,从来不搞钱权交易,或是什么“潜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张元清始终保持着凛然正气,绝不随波逐流向低俗退让半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贪官不怕我,我还怕他呢,贪官都是意志薄弱的人,一旦事发会把什么都吐出来,真到那时还不毁了我一世洁净之身?多年来,扬正气,防微杜渐,做品牌,诚信为人,正是永升人做大做强的通灵法宝。
从当初的家属管理站开始,张元清就把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放在首位,始终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企业和员工的精神向往,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让她有了主心骨;这个矢志不渝的坚守让她们度过了最初的种种难关,让她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永升集团公司有一个体系完整的党组织,张元清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集团的经营、市场的动态、公司内部的建设和管理、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部署,都无时无刻地在她的掌控之下,但作为集团的党委书记,她更多关注的是公司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是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是恪尽职守、团结互助的职业操守,是一个团队的整体向心力和凝聚力。她以身作则,不铺张,不喜欢人家叫她女强人,不独断,就连一个农民工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很严厉,也很柔情。当企业改为股份制公司时,她个人向银行贷款缴纳作为董事长的股权资金,这么多年,她一直坚持拿工资,用工资还贷,她的管理团队基本上都是董事会成员,拥有股权,也都是一直以绩效计酬,从没有分过红,股权资本都被用于公司的扩张和发展。2007年,集团的一个下属单位因原材料大幅上涨导致该单位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只比上年略有增加,远低于其他单位同工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张元清得知情况后,指示集团财务,经营风险不能由农民工来承担,将该单位上缴的10万元管理费返还,专项用于补发农民工工资。永升集团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员工一般都在四五千人左右,这些人无论是公司的合同制工人,还是临时聘用的农民工,每个人心里都对永升充满着家的温馨,都期许自己的企业永远是冉冉上升的骄阳。
1999年初,张元清力排众议,坚持将公司改制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随后又完善了股权结构,形成股权激励机制。改制后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公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至此,张元清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基层岗位带头人向一个现代企业家的过渡,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储备了极大的能量。2006年,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增,张元清因势利导,正式成立永升集团,建立以母公司为龙头,以专业化子公司为骨干的经营架构,明确集团管理定位和职能设计,体现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既确保集团总部的有效控制,又充分发挥子公司的自主经营积极性,不断提高集团化运营水平。
如今,这支由几十名油田工人家属组成的只能进行零敲碎打服务功能的“娘子军”,已经发展成为注册资本3.58亿元、下设18个分公司、控股经营11个子公司、参股投资5家公司、资产总额13.7亿元、年总产值15亿元、年创利税1.66亿元的在新疆屈指可数的超大型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化工石油、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现代农业开发、物流、运输、果品饮料研发、进出口业务等多达几十个领域,并成功走出新疆到内地发展。集团公司及张元清本人赢得了146项荣誉名衔,其中国家级41项,自治区级24项,市区级65项,张元清本人担任社会职务16项。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的荣誉名衔,张元清表现得极其淡定,她说,我很看重这些荣誉名衔,因为每一项荣誉或者名衔的取得,都标志着我们在与其相关的领域或行业中的奋斗与拼搏,这些荣誉和名衔对我们而言,与其说是表彰和荣誉,不如说是对我们团队成功的肯定,是我们不同时期心愿和目标实现的“证书”,是我们的事业追求和精神信仰的印证,也是我们一个个艰难跋涉足迹下的里程碑。每一项荣誉我们都精心收藏着,但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146项并不多,我们会创造更多的业绩与荣誉,要像永升的太阳一样照耀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