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应急预案亟需完善

杨小豆

  国已经开始积极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但是,由于我国应急预案工作刚刚起步, 依然有许多方面亟待改进。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已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数上升至35人。初步查明,脱轨原因是D3115次列车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次列车追尾。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高铁的速度、安全、票价等诸多争论,这次事故再一次把铁路的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头浪尖。事前的应急预案也受到了质疑。

  首先,关于D3115次列车。其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是否也属“故障导向安全”理念下的应急预案措施?这个应急措施是否包括列车依靠惯性自由滑行和紧急制动等不同的自动智能反应?如果包括,系统的判断和反应是否正确?如果没有装备类似的自动智能反应系统,需要司机人工干预,D3115次列车司机在本次事故中是否属于无能为力?是否存在操作失误可能?如是否考虑到尾随其后的D301次列车疾驶而来?两车间有否通讯联系?

  其次,关于D301次列车。该列车与前面的D3115次列车运行时差多少?两车间是否保持了安全规定的合理行车距离?司机有何技术手段判断前方列车发生故障,从而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实施紧急制动?

  第三,作为大规模载客工具,是否装备前方遇到危险时能够自动紧急制动从而避免意外碰撞的智能反应系统?此类技术概念似乎在私人轿车上都已经提出,载客数百、上千的铁路列车目前还没有类似智能系统吗?果真没有的话,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是否有这方面的研发计划?

  这次的事故也许仅仅是个偶然,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因此,当务之急我们要不断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让其禁得起实践的检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