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发生在某公司刚采用软件外包服务的时候。相对于这家公司原本合作过的一两家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这家外包公司一开始就给CIO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派了个老外来谈业务,开发的方法论以及整体的架构都看起来非常专业,很快便与对方总经理见面详谈,认可了对方经营团队表现出来的专业度。到实质的项目合作阶段,从签定NDA防止泄密开始,到提出规格书给对方,到具体排定开发进度以及报价,在报价阶段,对方展现了非常大的弹性和诚意,很快双方就签了约。
项目前期,一切都还在控制之中,部门的项目经理在前期跟CIO报告过对方除了项目经理以外的人员都毕业不超过一年时,CIO认为对方的管理制度应该解决和面对这类问题,甲方只要定期审核项目进度就可以了,所以不以为意。
到了项目的后期阶段,问题终于爆发出来了。首先是要求对方做功能性的演示,发现整个流程甚至不能完整跑完,对方为了赶进度,居然没有做好内部的QA环节,导致质量出现很大的问题。然后再出现很大的效能问题,程序的效能慢到无法接受,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也完全无法接受。这个时候,他们的反馈居然是这些并没有明确定义在甲方提供的规格书当中,所以并不能算是乙方的问题。实际上,通过检查源代码,发现乙方的5个开发人员是完全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发,而非遵循通常的统一开发流程。
还好,对方的销售人员还算愿意负责,但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几件事情。
首先,开发人员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认为他们按照规格来开发是没有错误的,现在要返工,对开发人员是不公平的,这个情绪直接导致开发人员效率不高。再者,发现项目质量有问题之后,对方的QA开始投入项目中,在项目质量及项目进度的双重压力下,居然导致了QA以及开发人员的对立,对方销售人员答应的进度因此一再跳票。用户则不断地在内部质疑项目到底何时能够上线。更离谱的是,乙方的项目经理居然在这个节骨眼,被抽调到另一个大客户的项目中。这导致甲方不得不要求就地结案,不付尾款。最后找了一个原来报价高出很多的供应商来做收尾工作,系统上线至少被推迟了3个月。 (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