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理发与创新

文/董松平(安徽台客隆集团公司副总裁)

  我的头发比较少,而且还在减少。可能是一直处于压力下工作原因吧,所以显得比同龄人老点,但自我感觉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和深沉些。

  我多年的习惯是每月必须理发一次,而且总是固定一个人理,从来不喜欢女理发师理。上星期又到了该理发的时间了,下午下班后去了城里一家叫玩美的理发店,找了经常给我理发的小王,店里人说他休息,我一听就离开了。

  过了两天,我又去,仍不见小王,店里人说他辞职了不会来了。那怎么办?要不回浙江的时候找熟人再理?经过思想斗争后还是留了下来,找了个姓陈的新来的小伙子理发,他知道我是老总而且一直是小王理发以后(小王是玩美理发店技术最好的师傅),所以看上去很有顾虑。

  其实我也在想陈才22岁,手艺能行吗?想想算了吧就当作给他一次熟练的机会,我就告诉陈就按照他自己的思路给我理吧。过了20分钟理好了,我对着镜子一照,感觉还不错,年轻了好多、精神了好多。比小王理得还要好,我欣慰地离开了,并告诉小陈以后理发我就找他。

  在回来的路上我仔细想了想,理发虽是件小事情,但有很多地方与我们做管理的一样,值得深思:

  为什么有能力的人如理发师傅小王老是留不住?——环境、平台和激励很重要。原来经营好企业前提是要用好人。

  为什么总习惯用熟悉的人做事,比如我总是要找小王理发?——守旧虽稳妥但会缺乏创新。原来进步的关键在于突破自己的陈旧观念。

  为什么总不给新人机会,其实他或许能做得更好呀?——充分给予机会和平台更能发现人、造就人、培养人。原来资源就在你身边,你需要做的只有善于发掘并大胆给他们一次机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