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暮秋时节,一位挺着大肚子步履蹒跚的产妇独自一人去镇上医院待产。这是她的第三胎,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儿,这一胎她满心觉得是个儿子,为了保险起见,她决定去医院生产。当她走到距镇上还有一里多路的曹元村时,肚子便剧烈地阵疼起来,羊水也顺着大腿流到了脚跟。她走不动了,就躺在了一个稻草堆上。生产很顺利,她刚想喊人过来帮着处理一下,却发现还是一个女孩,顿时心灰意冷,一条腿顺势向那还连着脐带的粉嫩肉体压去……
婴儿的哭声惊动了周边邻里,离得最近的一对周姓老夫妇闻声赶来,见情景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老太太急忙上前把那条腿挪开,满脸的愠怒之色。产妇当着众人失声痛哭,众人虽说也有些许同情,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刚睁开眼睛看看她来到的这个世界就……然而产妇的神情分明是说反正这个孩子她是不想要了,谁看着可怜就发发善心把她抱走吧。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试探着对周老太太说,你家大儿媳不是结婚都8年了还没生吗?跟他们说说让他们抱养吧。其实周老太太正在想这事儿,只是那大儿媳虽然结婚多年不生育,但她总不服气,甚至发誓一定要亲生,以前说过这类事情,但她一听就急。周老太太很犹豫,没想到周老头子断然决定:
“就这样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实在不行我们老头老太养着!”
本地有说法,叫做“压子”和“招子”。“压子”指的是说女人多次流产或是生下来夭折,就抱养一个来压住根底,以后就不会发生了;“招子”就好理解了,多年不生招一个来引生嘛。周老太太就拿这个说法去鼓动大儿媳收下这个孩子。大儿媳虽说听过这些说法,但还是不情愿。周老头子见状就把大儿子叫来。
大儿子是退伍军人、党员,在大队当党支部书记,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这么多年妻子不生养,虽不怪责,但心里总还是不得意,做梦都想有个孩子。听父母这么一说,招不招子的没往心里去,只觉得孩子很无辜,很可怜,这不就是救命吗?有什么事还能比救命重要?父母心意已决,可他们都快古稀之人了,让他们养着像话吗?回到自家,对妻子又哄又压,到底把孩子抱过来了。
不是说书记多年没有孩子太寂寞,他还真是真心喜欢这个孩子,说视同己出一点都不为过,常常人前人后地说孩子如何如何乖巧,如何如何聪明,最喜欢听别人说这孩子还真像他。妻子呢,经过两天的“别扭”,竟猛然间发现有孩子跟没孩子还真不一样,有了孩子这日子就有趣得多了,生活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慢慢地,这两口子对这孩子感情越来越重,完全分不出什么亲生养生,取个名叫“琴琴”,谐着“亲亲”之意。看着小琴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出落成一个小美人,愈发地喜不自禁。
稀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小琴琴7岁的时候妈妈真的怀上了,“招子”一说灵验了似的。过了些日子,妹妹出生了,已经小学读三年级的小琴琴也跟着养父母着实高兴了一番。以后,琴琴放学回家就带妹妹。养母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心里美滋滋的,同时也打心眼里感谢琴琴,琴琴是观音娘娘派来的贵人。可是,这一高兴不要紧,一不小心又怀上了。其实说真的,书记虽是党员退伍军人,但骨子里也还是想要男孩子,所谓传宗接代啊,说不小心是假,想要个儿子是真。妻子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你抱养一个,自己亲生一个,于情于理都没什么可说的,如今又怀上再生一个,那就违规了。这事情搁在普通农民身上,也就是罚点款,可你不一样,你是干部,计生工作那么难,支部书记带这个头?恐怕不是个罚款的问题,得用党性来说话。怎么办?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琴琴还给亲生父母,这样的话就只有两个,农村有两个孩子的很普遍,一般只对第三胎采取措施,书记有两个孩子自然也不符合规定,但法不责众,就是处分也会轻一些。可这话不好说呀。好在这几年由于琴琴的缘故,生父母和养父母之间多有走动,比亲戚还亲,生父生母眼看着琴琴幸福地长大,养父母对她比亲生的还亲,对当年的举动本有悔意,如今不能眼看着恩家作难。就这样,琴琴回到了生父母身边,连名字也没改。
琴琴走后,书记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可书记不能想琴琴,一想起来心里就难受。后来两家商量还让琴琴在镇上小学读书,不光是镇上小学教学条件好,主要是琴琴上学放学都回到这里很方便,这样就还是这家人。琴琴读到初中毕业就停学了,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无论是生父母,还是养父母,负担都很重,她不愿再拖累父母。三年后又把自己嫁了,从此独立支撑一个家庭,履行一个成人的责任。
结婚后,她一直把养父母这里作为娘家,但凡逢年过节,走娘家总是先到养父母这里来,出了门的姑娘按规矩该做的事情一样不少做,只是比别人做得好。别人都去南京那边打工,那边的工资高,她却到雷官镇上班,为的也是能离养父母近点,遇到大事小情照顾起来方便。喜得贵子后,满月回娘家也是先进的养父母家门,孩子会说话了,最先喊出“外公外婆”还是面对着自己的养父母,把养父母高兴得连路都不知怎么走了。可是这样的欢喜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当了快30年村支书的养父忽感胸部阻隔,去南京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往日的欢乐一下子凝固了,悲哀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笼罩着,虽然瞒着养母但她不可能没察觉,两个刚成人的妹妹不知所措,琴琴虽然也悲痛不已,但她自认是长女,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支撑起这个家。她辞掉工作,跑到县里找熟人安排住院,找最好的医生给养父做手术。做完手术,她就全天全夜地守在病床前,一刻也不离开。那时正是严冬,寒风带着哨音划过窗棂,琴琴背对着窗户不敢睡觉,一会儿看看床头的仪器,一会儿看看养父,不时地掖掖被子,擦擦养父的嘴角,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卷缩在养父的脚下,稍有动静就马上起来。通过和医生的交流,琴琴得知养父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即使手术成功恐怕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琴琴忍着悲痛,瞒着养母说手术很成功,以后只要坚持吃药好好养就会恢复。她了解养母性子急,这样说是为了稳住她的情绪,不影响养父术后的治疗。养父在家休养的日子里,琴琴把孩子丢给公婆,自己一直守在这里。有人对她说,你已经尽到责任了,孩子还小,公婆岁数都大了,不能光顾这个家而丢了那个家。琴琴说我的生命是生父生母给的,但让我成人的是养父养母,生娘不及养娘恩,没有他们我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这个恩情我怎么报答都报不过来。虽然这是不治之症,但我要让他多活一些日子,能看到两个妹妹出嫁,让他少一些遗憾。为此,琴琴时刻关注着养父的药物治疗,化疗很难受,养父有时想放弃,这时琴琴就变得十分严厉,逼着他非做不可,每一次去县里化疗,琴琴都陪着,就怕养父半路“逃”了,去南京复查也是琴琴带着。琴琴的家境很一般,为了尽量延长养父的生命,琴琴倾其所有尽最大努力给养父买好吃的补充营养。天意难违,一年多以后,养父的癌细胞全面扩散,肠胃功能丧失殆尽,生命走到尽头。办丧事的时候,琴琴第一次违背养父意愿,坚持用2000块钱请一个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办。琴琴说养父虽然走得早了些,但他一辈子为村民办事,把我从稻草堆里抱回家,给了我为人的生命,他是天下最好的人,好人死了,就要热热闹闹地送他走,让他的精神和品德发扬光大。在琴琴的感召下,村里凡是能走动的人都来为他们的“老书记”送行。
就在养父做第二次手术的时候,养母因高烧不退被查出患了慢性白血病。琴琴陷入更深切的悲痛之中,老天怎么如此不公。现在已经让一个好人过早离开了人世,怎么还不放过与这个好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一辈子的又一个好人。养父走的时候是多么的恋恋不舍,他的两个女儿刚开始走向社会,没把她们送出门,只能指望母亲做好这件事,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愿望,为什么老天就不给成全呢?琴琴心里的悲和痛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表述为好。但是,悲痛和怨责都无济于事,早熟的琴琴还是要再一次承担起长女的责任,她带着妹妹四处寻医问药,当得知像养母这个年纪得上这种病基本上就是医治无望的时候,她一边极力安稳养母和劝慰妹妹,一边好生伺候,尽量让养母在生命延续的日子里过得好一些。在养父祭年的第三天,养母无奈地停止了呻吟,琴琴给养母穿上一套特别好看的老衣,与两个妹妹一起,把她的后事安排得妥妥当当。
琴琴报答养父母九年养育之恩的事迹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她究竟做了哪些感人的事情,人们已经记不清了,给人们留下抹不去的印象的是她和丈夫在给养父母的挽联上对自己身份的定义——那上边赫然的落款是“长女长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