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天两次断电 京沪高铁安全遭质疑


  7月10日下午6时许,京沪高铁G151次往上海方向列车在济南段发生停车断电事故,造成当晚京沪高铁19趟车晚点。仅仅两天后,微薄上网友对这次的断电事故还没争论出结果,7月12日,京沪高铁又“挂”了!当天有网友网上爆料,D182次列车在蚌埠开往宿州的区间内开始断电,随后1小时内非正常停靠2次,原因不明。连续的断电事故让曾经热血地期待高铁的公众狠狠失望了一把,也让大家再次对高铁的安全产生了质疑,这次是断电,那下次会不会是更严重的事故呢?

  偶然还是必然?

  作为新生事物,初始时发生点小问题是情理之中,可是三天之内两次断电似乎有点说不过去。10日断电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曾表示“事故与列车本身质量无关,是雷雨大风导致接触网故障”。而两天后的断电事故再次发生,天气似乎已经不能成为借口。而且,作为高科技产物的京沪高铁,怎么在“雷雨大风”前就无能为力了呢?

  在京沪高铁运行之初,曾参与过包括京沪在内的多起有关高铁的论证、科研、立项过程,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周翊民就公开对媒体表示,我国目前这几条高速铁路小问题常有,有些问题看来小,实际不小,但都保密。比如说武广线曾经发生了一个电机的端盖飞出来了;200公里的北京到沈阳的CRH5多次因为中途故障而停车;太原到石家庄的石太线才建了2年,已经出现了沉降,据说线路沉降最大处达到40厘米。而且高铁的速度也存在安全隐患。言论一出,公众哗然,也让大家对高铁的安全第一次产生了质疑。可他的言论刚出,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就涌现出来,众多专家均表示他的说法不科学、不可信。也许事实真的不是像周翊民说的那么“危言耸听”,可是两次连续的断电公众确实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事故是偶然还是必然?高铁安全真的有保证吗?

  磨合期后会稳定?

  在第一次停运事故发生后,日本拓殖大学教授王曙光表示:“行驶中的列车遭遇雷雨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无论日本还是法国,目前世界上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中出现类似问题后的第一反应都是自动断电。”王曙光表示,因为雷击的高压电流人力是无法控制的,为保证乘车人员和车辆的安全,车体遭遇电击后在最短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是必须的,“这反而验证了中国高铁在安全技术领域内值得信赖,应该给与高度评价才对!”

  同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也对事故表示了理解,他表示:高铁需要一个月磨合期。他指出“京沪高铁正处在磨合期,张力大小和松紧程度都需要调整。调整完后就会比较稳定了。”

  专家的解释听起来有理有据,不懂专业技术的我们听着也确实有道理,。一个月的磨合期可以理解,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一个月之后公众是不是真的无须担心这方面的问题了?这就需要事实来说话了。

  应急预案在哪里?

  这次事故除了让公众质疑高铁的安全外,应急预案不完善也是大家担心的另一个焦点。有网友反映:7月10日发生断电事故后,售票员不解释不说明。很多旅客向乘务员询问原因,列车长却表示没有得到消息;车厢内闷热难耐,工作人员在旅客强烈要求之下才开启数扇车门;站台上场面混乱,没有人员进行指引和疏导。由此可见,高铁目前在事故后的处理显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其实,公众并没有苛责地要求高铁必须“零故障”,但是故障后的处理一定要事前考虑,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高铁及时完善应急预案是众望所归。 

 (张 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