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7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讯


  全国人大建议

  以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保障食品安全

  本报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6月29日下午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在充分肯定这次执法检查工作的同时指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需常抓不懈。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推进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验,从根本上保证食品质量。

  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议,如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法治的方式维护公民的“食品安全权”;推进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验,从根本上保证食品质量;参照科学依据,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和认定标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强化食品生产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宣传力度,将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汇编成册,针对从业者流动性强等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并从严考核;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等。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开展对这部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这次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分赴7个省份,实地考察了食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超市、饭店、餐馆、食品集贸市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等57个相关单位,检查深入、扎实,有成效。

(新讯)


 

  专家指出

  破解棉价困局需建立产业长效机制

  本报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郭洪林于近期在媒体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市场化的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逐步扩大。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68.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0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由2000年的11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719.2亿美元。

  郭洪林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及数量变化趋势时指出:2009年我国进口前50名商品中,有大豆、棉花和棕榈油及其分离品3类农产品。中国棉花进口额与进口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00年—2006年这两项数值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06年中国进口棉花364万吨,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比2000年的进口量上升了70多倍;进口额由2000年的0.74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48.68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纺织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加入WTO也带动了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的增长。但是,2007年之后,由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上涨、国内棉花产量增加、国家对进口环节的调控以及金融危机对供需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棉花进口量开始逐年回落。

  郭洪林指出,从长远来看,我国棉花等农产品的进口额将会持续上升,鉴于大豆产业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市场进口依存度达70%,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以及2010年以来一路走高的棉花进口价格问题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棉花价格的上涨继而带来企业成本升高的压力,最终导致很多中小纺织企业面临大面积减产停工。因此,长远而言,建立我国棉花产业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植棉补贴力度,提高棉农种植积极性,尽快扭转植棉面积连年下降的不利局面,提高棉花的自给能力才是破解棉花高价困局的根本之道。

  (合讯)


 

  林业生物产业将获更大政策扶持

  本报讯 林业“十二五”规划将于近期出台,除明确发展方向外,还将加大林业生物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据透露,即将出台的林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林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由现在的5%提高到2015年的6.36%。

  据悉,具体待出的扶持政策有一揽子方案,除扩大林业信贷扶持、发行相关债券等措施外,还将加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包括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科技支撑资金、林业科研立项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等。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江泽慧日前表示,林业生物产业有望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泽慧提出,应为林业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强发展林业生物产业政策的扶持;加强政府对发展林业生物产业的政策引导,进一步减轻林木生产、经营者的负担,扩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地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金融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鼓励各类的担保机构开办林业融资的担保业务。

  在加大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方面,据江泽慧介绍,首先,加大政府对林业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投入。在国家林业工程投资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科技的支撑,在林业科研立项和研发经费的安排上,要对林业生物产业类项目给予倾斜,建议将林业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获得稳定的资金投入。其次,还应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向林业生物产业。最后,应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林业生物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沪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