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新疆自治区联社)已经走过五个春秋。
五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是,对于新疆农村信用社来说,却是沧桑巨变。
2006年7月26日,新疆自治区联社在新疆大地落地生根。五年来,新疆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全疆农牧民发家致富的“及时雨”、中小企业发展升级的“助推器”,充分发挥着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牧民的金融纽带作用,金融雨露滋润了天山南北。
五年来,新疆信合人用拼搏与奋斗书写着一个个砥砺奋进的成长故事,描绘着一幅幅绚烂夺目的信合事业发展美景。
五年来,在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团结和带领农村信用社系统近万名员工,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改革、创业、发展的辉煌之路。
改革:激发活力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存贷款规模不断壮大。
●经营效益与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社会责任得到不断彰显。
改革蕴育生机,发展增添活力。新疆自治区联社带领全区信合员工,始终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恪守发展至上,一切改革、管理行为服从于发展需要,一心一意谋发展、促发展,五年来,始终以增强全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和支农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相结合,坚持加强市场营销与强化信贷管理相结合,坚持稳步推进体制机制与强化内控内管相结合,扎实工作,奋力开拓,有力夯实了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基础,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组建了区联社,明确了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成立了系统党委,对农村信用社系统党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完成了83家县(市)联社统一法人、1家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健全了“三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适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实行了扁平化管理,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干部制度、员工聘用制度、薪酬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各项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存贷款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091.9亿元,较2006年初的281亿元,增长了3.9倍;各项贷款638.3亿元,较2006年初的149亿元,增长了4.3倍,在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存贷款排名由2006年的末位,分别跃升为现在的第三位和第一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中,主要业务经营指标由2006年的排名后十位跨入2010年末的前十位。2007-2008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率连续两年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位列第一位,2009年农业贷款净投放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排在第二位。
经营效益与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深化改革与科学管理,全区农村信用社财务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27.6亿元,人均利润高于新疆银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余额12.6亿元,不良贷款占比1.97%,分别比改革前下降22亿元和20个百分点;各项拨备由2006年的8.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1.3亿元,增长了7.5倍;资本金44亿元,较2006年的13.7 亿元增长了3.2倍;资本充足率8%,较改革前的2.3%增长了3.5 倍。
社会责任得到不断彰显。2010年初,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遭受60年不遇的强降雪,6-7月,吐鲁番、巴州等地州11个县市遭受了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农村信用社及时发放抗灾救灾贷款,新疆自治区联社积极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支农优惠政策并得到支持,对受灾地区29家联社60亿元的支农再贷款,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下调0.99个百分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支持农牧民恢复生产、抗灾自救。全区农村信用社及全国20个省区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向阿勒泰等受灾地区农牧民捐款达1688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新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渐入佳境、发展逐步提速、实力不断增强,是近年来开拓进取、努力创新、锐意改革的结果。
管理:凸显精细
●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内控内管能力显著增强。
●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
●员工教育培训扎实推进。
五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与内控内管并重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内控内管,确保了全区农村信用社的又好又快发展。
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之初,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制定了涵盖各个业务层面的规章制度105项,确保了各项业务稳健运行;2010年,根据国家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具体要求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客观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修订完善原有制度53项,新增制度41项,建立了适应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风险的良好氛围,较好地规避了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内控内管能力显著增强。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为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内控机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遵循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基本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合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了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为了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新疆自治区联社把2007年确定为“管理规范年”;相继开展了“两项审计”、“排雷行动”、“强化内控建设,提升执行力教育”、“决策流程及大额信贷管理专项检查”以及十多项专项审计等活动,从源头上防止了各类案件与风险。2008-2010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大要案发案率为零。
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了信贷咨询委员会、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等决策咨询机构,形成覆盖业务开发、业务运行、业务管理、业务支撑、业务保障的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各县市联社按照法人治理运行规范的要求,严格落实“两长一主任”的职责,定期召开“三会”,完善经营授权机制,充分调动经营层的主动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约束职能,推动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各司其职,做到“工作上分,思想上合;责任上分,目标上合;职能上分,关系上合”,建立起既相互监督制衡又密切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完成了法人治理结构由“形”似向“神”似的转化。
员工教育培训扎实推进。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方略,本着“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注重特色”的原则,把教育培训视为业务发展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先后组织实施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管人员培训班10期共500多人次;先后选派347名高管和业务骨干前往山东、浙江、江苏、北京和天津五省市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新疆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为期3-6个月挂职锻炼;全区农信社共组织举办各层次培训班821期,培训员工39177人次,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正逐步形成。
创新:增添动力
●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取得新进展。
●满足农牧民金融服务新需求。
●产品创新迈出新步伐。
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始终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加强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积极探索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的新路子,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全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与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形象全面提升,“政府的银行”、“农牧民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更加深入人心。
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取得新进展。全区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号召,适时启动乡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新设网点3个,设立金融服务站139个,采取延伸服务解决47个,占全疆银行业金融机构任务的88%,使近百万农牧民享受到了便利的金融服务,提前两年完成了监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计划,以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
满足农牧民金融服务新需求。通过创新服务、创新产品、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满足了农牧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业务种类已达70多个,不仅满足农牧民的现实需求同时还创造了新的需求; 2007—2010年农业贷款净投放分别占全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 132% 、85%、80%、81%;今年以来,新疆自治区联社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止到今年5月末,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223.1亿元,累计投放各项贷款518.28亿元,增幅创历史新高。
产品创新迈出新步伐。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贷款、农机消费贷款、富民安居贷款、兴牧定居贷款等贷款品种,覆盖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畜牧业贷款、特色林果业贷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覆盖了新疆粮棉果畜四大产业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网点电子化覆盖率达100%,网络电子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正在推进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门柜业务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的建成,必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中间业务从无到有,为了拓宽业务领域,新疆自治区联社与中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农行新疆兵团分行、农发行新疆分行、中保寿险新疆分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间业务收入逐年增加;银行卡受理网点覆盖面达100%,截止到今年5月末,发卡量达310万张,卡存款280亿元。
服务:情系民生
●着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
●着力实施农户小额信贷品牌工程。
●着力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着力实施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工程。
●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
五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始终把支持“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始终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己任,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始终把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任何时候都不停顿,截至今年5月末,各项贷款861.74亿元,较2006年的156.24亿元增加了705.5亿元,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着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五年来,农村信用社把信用工程建设做为让利于民、普惠民生、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采取细化考核办法,完善指标体系;全面考核、强化激励;典型引路、经验带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截止到2010年末,全区信用户总数达123万户,占52%,信用村3426个,占39%,信用乡(镇)173个,占22%。
着力实施农户小额信贷品牌工程。五年来,为了做好对“三农”的服务,新疆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加快业务品种结构的调整,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打造特色品牌产品,不断改进支农方式,在深化和拓展品牌贷款上做文章,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一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充分发挥小额农贷的渗透效应,把农村信用社的惠农工程落到实处。截止到今年5月末,小额信用贷款127.3亿元,较年初增加69.19亿元,增长119%;农户联保贷款213.46亿元,较年初增加108.81亿元,增长104%,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着力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喀什地区抗震安居工程共有17万户农户住宅需要进行改造,由于当地农户收入普遍偏低,自筹资金难一直是安居工程最大的障碍。2010年4月,农村信用社授信17亿,支持喀什地区抗震安居工程。为解决当地农户筹资难的问题,向每户农户发放贷款1-2万元,帮助喀什地区农牧民住上安居房,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做好;向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州等地州牧民定居工程授信14亿元,惠及30万人口;继续为国际农发基金对10个贫困县扶贫项目配套资金贷款4亿元惠及人口30多万。
着力实施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工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信贷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为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储备、调销、大宗农产品收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切实发挥信贷资金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助推作用,重点支持粮棉油收购、特色农牧业、农业科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110亿元。
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六项机制”的要求,结合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形成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成立专业化小企业经营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套餐式服务。突出重点,主动营销,调整客户结构。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截至今年5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59.94 亿元,净投放达86.18亿元。
明天:更加美好
五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在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防风险,带队伍、塑形象,惠民生、促和谐等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反响积极正面,监管部门、股东和社会媒体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面对新疆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机遇,面对风声水起、千帆竞发、春潮涌动的天山南北,新疆信合人意气风发,围绕自治区“十二五”战略规划,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规划了“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0-20家;各项存款达到2000亿元,各项贷款达到1500亿元,存贷款总量实现翻番;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户信用评级实现全覆盖,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实现全覆盖;农牧民人均贷款1万元,户均贷款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以内,农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对所有通电和网络畅通的乡(镇)全部安装ATM机。努力打造支持“三农”“三牧”有力、扶持中小企业快捷、服务城乡社区便利、内控内管健全的农村金融机构。
谁持彩练当空舞,天山脚下信合人。书写历史,不如创造历史,辉煌的过去,必将奠定崭新的未来。有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有新疆信合近万名员工的不懈努力,新疆农村信用社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