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彭湃之子彭士禄
“彭拍板”的“核动力”人生


  彭士禄(右)

  彭士禄: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25年11月18日生于广东海丰。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设计、建造2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

  大胆的“核动力”人生

  和父亲轰轰烈烈声名远扬的革命事业不同,彭士禄从事的事业需要他再次隐姓埋名,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因为父亲彭湃,而是为了一项新中国自己轰轰烈烈的事业。在这项事业中,彭士禄走出了一条与父亲一样大胆的道路。

  中国核潜艇研制计划启动的这一年,彭士禄从苏联留学回国。

  学习原子能动力专业的彭士禄,一开始并没有参加核潜艇项目。他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为一位苏联原子能专家做专业翻译。

  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上马后,这项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当年中国曾寄希望苏联给予核潜艇研制技术援助,但苏联没有答应。1959年9月,赫鲁晓夫到中国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毛泽东在同他会谈时,再次提出核潜艇援助问题,却被一口拒绝。此后毛泽东便表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如此决心下,彭士禄接过了此项任务。“文革”期间,因为工厂科研单位陷入混乱,核潜艇研制工作面临着中断的危险。1967年6月,有关核潜艇研制的秘密会议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这一年8月,由聂荣臻签字,中央军委发出了一项关于核潜艇研制的“特别公函”。为核潜艇研制大亮绿灯,生产开始恢复。

  “这是特殊年代的一场特殊战役,‘特别公函’那是尚方宝剑,没有它不成。所以核潜艇搞成功,中央有决心,周总理亲自抓,聂老总冲锋陷阵,我们做具体工作。”彭士禄感叹。这一年,彭士禄上任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副总工程师、技术总负责人。

  “文革”风暴尚未过去,彭士禄在内部的一次会议上大声疾呼:“研制核潜艇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政治!”台下与会的人们都惊呆了,会后他们悄悄告诉彭士禄的妻子:“这样的话他都敢说,就不怕有人检举揭发啊!真是胆大啊!”

  1970年7月15-16日,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听取彭士禄等人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专题汇报。周恩来听得非常仔细,他指出:“你们说已经过了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四大关,还有一个试验关,要注意不要说百分之百都有把握了,就不在乎了,哪一个环节不加注意,试验都要出问题。”汇报结束,周恩来特意握着彭士禄的手说:“小彭,记住,你姓彭,你是海丰人,永远不要改名换姓!”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接着彭士禄投入到造船厂负责核动力装置安装、调试、运行。由于当时就订购了两套核动力设备,交货时间相差一年,风险非常大,假如陆上堆试验失败了,那两套设备就会报废。当时别人问彭士禄:“你胆子怎么那么大?”彭士禄回答:“没问题,一套试验完了,第二套小修小改就可以装艇了,若等陆上堆试验完再订货,那么设备研制就需要三年的时间,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实际上,通过三年的试验和试航,1974年我国自己研制的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彭拍板”  同事们喜欢这么亲昵地

  称呼彭士禄

  “这个‘雅号’是研究核潜艇时得来的。”彭老风趣地解释,“研制核潜艇是从零开始的,事事都等到有十分把握再干,哪有可能?!”在试验工作中,彭士禄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拍板,另外三分困难和风险再努力想办法克服。“没困难,不冒风险,哪来的创新呢?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核反应模式堆安装出现公差的善后处理,押送核燃料元件等,有危险有困难,彭士禄总是冲在最前,但在名利面前,他却总是藏着、躲着。

  作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常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但他坚决不同意。说来难以置信,由于他经常在外忙碌,甚至被送到会场了,他还不知道自己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英烈之后,总给人感觉非同寻常。“我从没背过这个包袱,更不会以此自居。我只是一个普通党员,只是觉得做事情一定要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党。所以我从来都是与人无求、与世无争、助人为乐。什么茶都喝,什么烟都抽,什么酒都饮。烟酒茶不分家。”说到这,彭老爽朗地哈哈大笑。

  永远铭记可亲可敬的潮汕老百姓

  “我虽是海丰人,但童年时期,是潮汕人民哺育了我,我是吃百家饭、姓百家姓、穿百家衣长大的。他们对我比对亲生子女还要好。有吃的先给我吃,自己挨饿却让我吃饱。有的为掩护我而坐牢,甚至失去了丈夫、儿子!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铭记这些可亲可敬的老百姓们!”说起家乡和父老乡亲,彭老不禁哽咽,泪光闪闪。

  上世纪80年代,彭士禄又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之后又成为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首任董事长,这位属牛的核动力专家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垦荒牛”。

  彭湃简介:

  彭湃(1896.10.22-1929.8.30),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刘春环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