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教室、宿舍,设施一流的教学设备,谁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个高职院校,“争当供销合作社事业改革先锋,积极投身职教事业” 、“夯实系统发展人才高地,发展行业职业教育 ”。 5月底,走在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校园里,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创建于1956年的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原名南通市商业学校,2003年学校升格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是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唯一直属的高职院校。记者在采访时无意中听到老师和用人单位的通话:“我们专业2012年毕业的学生都已经被预定了!”一个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为何如此受欢迎?校长冯志明给出了答案,“我们一直非常注重实训,学生在校学的东西到工作岗位上就能用,上手很快。职业教育就是要贴近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实训,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这是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的办学宗旨。学校党委书记任芳说,“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开门办学,专业要和产业对接,具体来说,就是要有特色鲜明的专业、新的办学理念、设备先进的实训设施,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校24个专业中有13个专业建立了实训室,信息系与16家企业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实训基地。
2010年初学校就与北京威讯紫晶企业开始了高职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研究,启动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集群”建设项目。学校通过积极引进国内著名的物联网研发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最新物联网应用技术及应用成果,在苏北地区率先建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集群”,该实训基地由物联网文化和典型应用实训室、RFID应用技术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布线实训室、物联网组网工程实训中心、物联网应用软件及ITO实训室等关键环节组成,可同时容纳400人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训。
走在校园内,各类实训室让人目不暇接:经管系的ERP实训室里,学生能够在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沙盘上,体验从买原料、进行产品研发、到产品销售整个流程独立控制一笔资金的走向及收益。学生还可在模拟银行、模拟报关大厅、模拟税务大厅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际操作相关的业务。在计算机系的实训室,学生们可以一边研制、调试网线,一边在墙上布线。
物流专业的物流实训区引入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业级设备,采用现场实操、软件模拟、系统仿真、自动控制与自动识别、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以物流企业的具体运作为基础,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以仓储和配送为核心的物流全程管理。学生可以得到从物流的中央控制、流通加工、条码生成、物流跟踪到货架配货及供应链管理等全套的物流实际训练。冯志明的想法是,要想在竞争中占优势,就要走在同类学校的前面,因此,学校所有实训室都是“高起点、高标准,尽可能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在物流配送区,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货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货物送到哪一层、哪一个位置,完全是机器操作,人只要发出指令并监督机器操作是否正确就行了。2005级一个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到某大型医药企业工作后发现,公司用的设备和学校里用的一模一样,不用培训,他直接就能上岗熟练工作,这样的例子在学校还有很多。
然而,这样的就业形势,冯志明并没有满足,“就业率已经不能说明问题,就业质量是一个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的学生和同类毕业生相比,起薪点是否高,是否对口就业,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未来2年的发展空间如何,这些才是检验就业质量的综合标准。”据校方统计,目前,信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两个5年制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落实了预就业实习岗位,且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
创新,职业教育起飞的翅膀
随着全社会生源逐渐减少而带来的生源之争,职业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长冯志明说,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因此,在冯志明出任校长的两年内,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创新。
冯志明说,创新在专业设置上,就是要改革以往传统的专业,设置社会需要的新专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培养只有跟上时代发展,才能被社会认可。近几年,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高职院校,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除了依托系统办学以外,还紧紧贴近社会需求,先后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瞄准南通家纺及床上用品产业、港口物流、装饰装修、软件服务外包等行业发展趋向,动态拓展了网络技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软件技术、动漫设计、物联网等6个专业方向,2007年软件技术专业又细分为软件日语、软件英语两个方向。改变了传统的专业,大大适应了用人单位的需求,才有了今天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走市场化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各种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是所有职业教育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冯志明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战略规划,学校一个个精心打造的硬件、软件都过硬的实训室及以项目为中心、教学上称得上是“多面手”的教师团队,都为开展继续教育及技能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2011年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类)江苏赛区承办点、集训点,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物流骨干教师技能培训点。学校还充分发挥棉花加工检验经营专业的传统优势,整合曾经15年举办全国棉花加工班,以及与新疆、河南等地合作培训的经验,与中国棉花信息网联合举办“中国棉花加工技能培训班”,去年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培训班,今年7月份还将继续举行第二届。
今年4月,学校与南通市旅游局合作开办“南通市旅行社服务品质提升培训班“,全市近500名导游参加了培训。今年6月份,学校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社系统三期基层社“三位一体”研修班,培训了200多人次。
“要坚持开放办学的模式,整合一切资源,加强全方位的合作,学校和政府间的合作,学校之间的合作,更深度的校企合作,以此培养更多的效益增长点。”
“下一步我想办‘校中城’,就是引进一条企业真正的生产线,这样能实现双赢,企业有了经济效益,我们有了社会效益。”冯志明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