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送金融知识下乡忌犯“冷热病”

湖北省宜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夏永飞 蔡以国

  当前,正是夏季粮油上市的黄金季节,农民迫切期盼送“金融知识下乡”,然而,有些金融部门在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中,有时几年送一次,考核时期一年送多次,这种“冷热病”的怪现象让农民很难接受。笔者近期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发现,农民最盼的“金融知识下乡”有以下特征:      

  一要“经常送”。金融部门要把“送金融知识下乡”当成份内事认真对待,做到常态化,建立金融知识传播长效机制,使活动制度化、正常化,并以此作为增加与农民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二要“多家送”,不能让农信社演“独角戏”。随着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手中有了余钱,有了让金融部门给帮他们选择聚财和理财的金融产品的需要。如果各个金融机构都能 “送金融知识”,那么送给农民的金融知识就会既“全”又“细”,农民接受的效率也会提高。   

  三要“分月送”,不能“点到为止”。最好由政府部门牵头,分月安排金融机构往下送,尽量做到 “村村送”,不能只在一个片上选择“点”,而要由“点”及“面”。

  四要“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金融机构送金融知识下乡,不应以送到村镇为目标,应力求送到户;送到农民群众家中,与农民面对面地沟通、交流,面对面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各家银行提供的 “金融知识大餐”。

  五要“内容实”。在送金融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送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让农民群众学会用金融知识和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送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金融及相关法律知识、金融产品,并把所宣传的金融知识与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条件和程序、信贷服务承诺等金融服务相结合。

  六要“组合送”,即要做到“送”、“答”结合,而不能只“送”不“答”,或重“送”轻“答”。现阶段,农民涉及金融知识方面的问题较多,迫切需要在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中得到满意的解答。如果金融部门在组织的“送金融知识下乡”工作中,能够做到“送答”结合,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才有可能做到既受农民群众欢迎,又让农民群众易于理解,实现良好的“下乡”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