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6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支农情”洒黑土地

张新若

  人物:高淑珍

  职务:黑龙江哈尔滨银行行长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很早就开始关注农村金融市场。” 哈尔滨银行行长高淑珍如是说道。特别是2004年以来,为把城商行“支持中小、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落到实处,高淑珍和她的同事们开始调整发展战略结构,哈尔滨银行全面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果断转战农金市场

  随着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战略重点转移,导致农村市场资金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县域和垦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障碍,面对这些问题,哈尔滨银行加快了进军农村市场,服务“三农”、百姓的步伐。

  2004年8月,高淑珍带领哈尔滨银行专门抽调的精英骨干,围绕哈尔滨市周边农村开展了认真细致的农村融资现状和信贷资金需求情况调研,在对农村金融市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审慎分析、对该行在城市金融业同质化竞争中的所具备的优劣势进行客观评价后,大胆提出了将经营重点逐步向农村市场转移的初步构想。

  2005年初,哈尔滨银行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正式挥师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而作为该行农贷业务的开创者,高淑珍回忆道,“我也很荣幸地成为哈尔滨银行发放第一笔五户联保小额农户贷款人。”

  理念激发行动力

  “我们的理念是:金融雨露,当惠及民众;共同富裕,乃和谐之本,怀平等之心、以唯惠之怀、承社会之责,用至诚之心,创至信之行。”高淑珍就哈尔滨银行经营理念解释道。

  面对城市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高淑珍意识到,如果不摒弃一味贪大求快的思想观念,哈尔滨银行只会在老路子上徘徊,很难有新的突破。根据地方市场需要和城商行的经营特点,高淑珍认真调研、分析市场,把经营触角延伸至不被人看好和大银行不屑于做的小额信贷领域。

  “在努力增加盈利、为股东创造价值、实现盈利最大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让每一个需要资金的人,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客户都能得到我们的服务。”对于自己的“惊人之举”,高淑珍信心十足,“这也同时弥补了因金融产品趋同、服务趋同、理念趋同给市场和客户带来的服务缺失,由此完善社会金融服务体系。” 

  经过6年的发展之后,哈尔滨银行的小额农贷产品初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乾道嘉”这一成熟的小额信贷品牌,而小额贷款目标客户群体也更加广泛,包括小企业法人客户、微小企业客户、个体工商户、农户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农户贷款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哈尔滨及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并已成功复制到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截至2010年末,哈尔滨银行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275亿元,今年4月,该行市场余额首次突破了100亿大关,贷款惠及102万农户,直接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近70亿元,农户满意率达到99.5%,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

  全面打响“农金攻坚战”

  对哈尔滨银行来说,农贷业务是一项全新的业务种类,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要做好 “三农”金融服务工作,高淑珍认为,“找准定位是关键。”

  在农贷业务方面,高淑珍要求员工首先要做到——明确战略定位,即通过市场定位、业务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职能定位、管理定位,使农贷业务围绕“三农金融”做大做强农贷市场,使“服务‘三农’”贯穿业务运营全过程,以客户为中心,最终打造出农金业务明星品牌。

  在为农户提供优惠和方便的同时,高淑珍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提出“两个建立”的要求:建立健全业务管理、运行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良性保证机制。在业务模式上,哈尔滨银行借鉴孟加拉小额信贷经验,以五户联保的形式开展农贷业务,联保小组成员既是借款主体,又是担保人。同时,引入社会保险公司,承担贷款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或重大疾病形成的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为了提升农贷科学化管理水平,指导信贷资金投放,高淑珍建议为该行农贷部聘请高校农业教授、气象专家、期货公司粮食价格等专家成为该行顾问,实行“专家治贷”,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信贷风险,促进业务发展。

  此外,高淑珍代表哈尔滨银行多次出席国际权威性的小额信贷会议,推动哈尔滨银行积极与国际小额信贷组织合作,研发微贷核心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贷款风险,哈尔滨银行的不良率仅为1.58%。目前,哈尔滨银行的微小企业贷款发展速度迅猛,覆盖该市近200个商品批发市场,且已复制到大连、天津、沈阳、成都等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均受到当地监管部门、政府和客户的好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