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里茶外

段本歆

  看《红楼梦》时,最让我神往不已的是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贾母带着一帮人去妙玉的栊翠庵喝茶那一段。妙玉给贾母沏了一杯茶,“是老君眉”, 贾母问沏茶用的是什么水,答曰是隔年攒下的雨水,雨水不稀罕,稀罕的是隔年,当然,还有比隔年的雨水更好的。妙玉悄悄拉了宝玉、黛玉、宝钗喝体己茶,这沏茶的水居然是妙玉在玄墓山蟠香寺时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这还不算,还要在地下埋了五年!呵呵,赶上女儿红了。

  看后我神往了许久,以至于后来冬天下雪时,我也曾萌发过存雪以待夏日化水泡茶的念头,但转念想到,这城市里的雪怕是不成,泡了茶不仅喝不出甘美来,可能还会喝出毛病来,只好作罢。

  原以为《红楼梦》毕竟是小说,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那种对沏茶之水的讲究未必没有夸大的情形。后来看清人李斗所撰的《扬州画舫录》,其卷六,就记载了季雪村的一段轶事:“季雪村居射圃,地宽可较射。中构小室四五楹,皆雪村所居。雪村有水癖,雨时引楹溜贮于四五石大缸中,有桃花、黄梅、伏水、雪水之别。风雨则覆盖,晴则露之,使受日月星之气,用以烹茶味极甘美。”看来,这季雪村对沏茶之水的讲究丝毫不差于妙玉,也更有规模,颇有些道家的天人合一意味。古人对沏茶之水的讲究由此也可见一斑。

  当然,沏茶用水的讲究,也并不限于达官贵人、文人高士之流,普通老百姓也深懂得此种妙处。济南被美誉为泉城,济南的泉水素有甲天下的美誉,因此,济南的泉水池子,每天来取泉水的都络绎不绝,排长队如龙,像赶大集似的,问及,话也说得实话:沏出来的茶好喝!虽然赶不上妙玉的妙语,好喝总是硬道理。

  最近兴来写字,喜欢写“茶禅一味”、“相期以茶”等等与茶有关的字句,感觉特好。写的时候,心境平和,茶香在唇边心底荡漾,那也真是美!古人雅致,不直言年龄,爱以花甲、米寿、白寿等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寄寓美好的愿望。茶寿是108岁,因为“茶”字上面“廿”是二十,下面也可拆为八十八,同时,茶树也是长寿之树。很少人能够活到108岁,但正因为茶寿难以达到,所以相期也是美事。

  郁达夫比较钟情于铁罗汉和铁观音,他曾说:“铁罗汉和铁观音为茶中柳下惠,非红非绿,略带赭色,酒醉之后,喝它三杯两盏,头脑真能清醒几下。”还有人以男女之情来比喻品茶的心情。也真是可爱:总觉得第一泡就是热恋的感觉,两人粘在一起,“才下心头却上眉头”,刚刚分别又想相见,四五泡,则为两人初识时,彼此颇有好感,惺惺相惜,却忍住不说。偶尔望见,心领神会,偶尔遇到,甜甜的感觉,回味半天,再偶尔两人处着,情有怯怯,灵魂对望,却无可奈何,谁也突破不了那层屏障,任由内心的情感泛滥,甚至都能体会到对方的欲言又止或者委屈之类,却仍是平静如水。呵呵,必是这番滋味了。

  中国传统文人大都爱茶,视饮茶、品茶、斗茶为乐事、美事、雅事、赏心事。茶性清雅,茶里生出的故事、诗词文章、书画,也是清雅、可人,读之让入会心,让人品之味之不尽。因茶而生的画,也是数不胜数,唐代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有《斗茶图》《萧翼赚兰亭图》,周昉有《调琴啜茗图卷》,五代画家丘文播有《文会图》等流传于世。至于因茶而生的诗,则实在是不胜枚举。我最喜欢的是宋人杜小山的诗《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中国传统文人为何如此偏爱茶?“茶,首先让人的身体坐下来,然后让人的内心静下来,最终让人的性灵定下来,不再漂移,不再躁动,不再迷惑。茶近于禅,通于禅,合于禅,归于禅,中国传统文人爱茶,正在于此。”王开林先生的阐释着实精到精彩,堪见本真。

  知堂老人说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这情景、这境界也堪让人心向往之、羡慕之。瓦屋纸窗、清泉绿茶等倒是也还可以达到,但这“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的茶事却是一生星有此一次就已足以了。而这样的“茶事”,也实实足以让入“相期”。

  古人造字高明,用三个口字叠加成一个品字。通常我们说人品茶,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未尝不可以说是茶在品人。常常是,几盏香暖、清澈的热茶下肚之后,足可让我们的心境从浮躁到沉静,从灰暗到明亮……人品茶,茶品人,总归品的是心态、心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