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矿难瞒报现象频现 家属为封口费纵容


  六起瞒报迟报谎报事故被通报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桂发煤矿“4·26”等6起瞒报迟报谎报事故的通报,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厉打击事故瞒报行为。

  通报的六起事故包括:4月1日,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洼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7人,事故发生后,该矿未及时上报,经群众举报后查实;4月3日,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宝山镇包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人,事故发生后,该矿隐瞒事故,后经群众举报查实;4月15日,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海岱镇杨梅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人、受伤3人,事故发生后,该矿转移4名遇难矿工遗体,并伪造入井检身记录,谎报事故真相;4月24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广城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4人、受伤2人,事故发生后,矿方未按规定上报,后经群众举报查实;4月26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桂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该矿瞒报事故,封闭事故现场并转移遇难者尸体,矿主逃逸,后经通缉,现已投案自首;5月2日,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兴边采矿业有限公司欧林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4人,事故发生后,该矿迟报事故,直至次日才报告。

  巨额利润促使矿主铤而走险

  谁都知道瞒报违法,可为什么总是有人顶风作案,原因就是利益使然。有人把煤矿比作会下金蛋的鸡,虽不准确却也形象。煤矿能赚钱大家都知道,所以在煤矿出了事故之后很多人想到的首先是怎么隐瞒事故,避免处罚。因为如果事故被发现,矿场就会停工、罚款,严重的负责人还得会有牢狱之灾。而铲事、瞒报虽然也得花费不少,但比起前面一种情况来,代价还是低得多,何况守着煤矿,钱可以很快赚回来。以鸡西“4·26”事故为例,矿方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迅速平息事故影响,向每名遇难矿工家属支付了至少90万元的补偿费,另外还向两个警察支付了5万元,并承诺,如果日后民警被追究责任,可以保证与其一同做煤矿生意。从矿主而言,这些赔偿加起来也不过1000万元,而该矿井年产值达几千万元,利益悬殊,铤而走险也是“情理之中”。针对这种心理,要加大煤矿业主的瞒报成本,对瞒报的,一经查实,除了追究刑事责任外,还要加大罚款力度,甚至罚得倾家荡产,只有这样,不法业主才不会拿生命当儿戏。

  “封口费”让家属间接成帮凶

  从报道中看到,多起矿隐瞒事故中矿主无一例外的采取用高昂的事故赔偿封住受害人家属的口,而死者家属面对高出标准的巨额利益,大多也都是对矿主的这种事故隐瞒提供“配合”,这对事故的查处和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造成了许多障碍。

  瞒报事故的煤矿矿主通常以高出事故赔偿标准的经济赔偿作为“封口费”,在利益驱使下,煤矿从业人员及家属不仅不愿举报,还会形成“同盟”,帮助隐瞒事故。云南杨梅山煤矿“4·15”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杨梅山煤矿的法人代表吕尔朝就供认,事发后他联系死者家属商量,协议按68万元签,额外再拿出共100万元来补助,条件是要求死者家属不要把事情讲出去。在高额的赔偿下,部分家属选择了妥协,将遇难矿工匆匆下葬,对警察称“人是病死的”,拒绝尸检。可以说,这些拿到超标准赔偿,直接隐瞒事故真相的受害人,在利益面前已经从矿难的受害者转而成为受益者然后又很快演变成间接的“害人者”。失去亲人固然可悲,可是让亲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亲人的不负责任呢?何况他们的沉默可能会让更多的人继续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张 蕾)


 

  声 音

  其与其走歪道搞一掷千金“买”瞒报,不如走正道将钞票用于根治安全隐患。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投入不足。金钱消不了灾,更逃脱不了法律严惩,把资金用于隐患治理和事故防范,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矿难,是获取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唯一选择。

  ——尹卫国

  

  说矿工家属纵容矿难瞒报,是欲加之罪。退一步说,若真有家属不主动举报,或者拒绝调查,也应视作监管部门“筑牢篱笆”的重要依据,而非得出纵容瞒报的结论。加强煤矿事故防范并保证事故及时上报,重点要加强制度建设,让职能部门真正接受社会监督,并积极探索矿难赔偿金政府代发制,由政府统一垫付或从事发煤矿账上抽调资金,用来赔付遇难矿工家属。这样不仅阻断了赔多赔少由事故煤矿说了算的弊端,而且由于赔付金额相对透明与公开,也可打消个别家属存有的保守秘密就可多得赔偿金的心理。

  ——网评人五岳散人

  

  要想让一项制度的严厉条款发挥作用,其他配合条款也必须同等严厉。这是用制度进行有效管理的常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仅要对矿难处罚够狠,对矿难瞒报更要加倍惩处。不仅要鼓励对矿难的举报,更要对举报人以实质性物质奖励和安全保护。这样,矿难发生了,相关责任人才不敢瞒报,即使想瞒也瞒不了。把这些漏洞堵住了,才可能迫使他们回到安全生产的正道上来,不敢有须臾疏忽。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乔子鲲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