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扬帆遇风浪 斩棘求发展
——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查

跨入发展新阶段的供销职教之路怎么走? 

——专访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长阮茂荣博士

  记者: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您在供销总社工作16年,其中从事职业教育、担任教育处长10年,您能介绍一下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吗?

  阮茂荣:20世纪80年代是职业教育的辉煌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职业教育的低潮,近10年来,职业教育进入有别于过去的新时期,即理性的发展时期。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供销合作社系统就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职业院校,至上世纪90年代初,已基本建成了一个由中央、省、市、县四级供销合作社举办的职业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50年,职业教育主要是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下,由各行业主办并发展起来。1998年,在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行业办职业教育职能部分中断,一些职业学校脱离行业,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由于地方政府强调划转学校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学校淡化了行业特色。对行业中介组织的性质、功能等认识不到位,使得国家没有及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行业组织应有的协调服务职能,行业协会组织并没有被当成行业的代表因此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受限。

  去年下半年开始,教育部加强了与产业和行业的合作,连续举办了多场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对话活动”。教育部提出,要形成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长期的对话机制,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的融合发展;广泛吸收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手制定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鼓励行业组织指导行业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总社也非常重视系统内职业院校的发展,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在考察广东财经学校时提到:“学校是供销合作社的宝贵资源,过去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变迁得较快,有些地方改得很多,我们把一些名牌学校都拱手让出去了,现在无论是中专院校还是大专院校,这些学校几十年一直依托着供销合作社这个体系,巩固下来了,成长起来了,除了为我们自己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外,还为社会做贡献,我们有责任把这一块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记者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务院也多次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展职业教育被列入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职教院校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阮茂荣: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命题,行业协会组织能够做很多事情。2001年我从总社人事部到科教部教育处,在对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教育现状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供销合作社一定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积极争取教育部对供销合作社教育事业的支持。我们成立了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并使学会成为教育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团体会员。

  目前学会有150多个会员,每年紧紧围绕供销合作社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针对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论坛和研讨交流。10年来,学会举办各种活动60多次,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职业教育工作在教育部多次受到表扬,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形象,成为系统的一个亮点。

  为了加强系统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力度,经过与教育部的沟通协调,争取到了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进行职教本科师资班单招单考,纳入全国高考计划,每年与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培养师资,也搭起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全系统非常受欢迎,这是其它部委和行业无可比拟的。

  记者: 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全系统职业教育院校工作交流的平台,在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迎来第二个春天的10年中,学会探索出哪些推动供销职教事业发展的新路子?下一步将为全系统的职业教育事业的联合发展做哪些工作?

  阮茂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当前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一是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前所未有。二是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三是强调行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前所未有。四是供销合作社对行业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系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这块资源。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96所,6个培训中心,在校生近31万,在编教职工近2 万人,固定资产80多亿元,基本上每个省都有几所上规模的院校(比如广西有8所、河南有6所),其中不少还在万人以上(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近2万人),这在其它系统并不多见。我们一定要把这块资源挖掘好利用好,为系统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为社会多做贡献。教育是合作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职业教育,尤其是抓好农村职业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10年,学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紧贴市场需求办学。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主要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在培养目标等方面,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材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二是强化为系统服务。当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特别是流通领域中的现代物流、农资商品经营与流通、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人才缺口很大。系统内的职业院校要与系统内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定岗培训,为系统输送大批实用型人才。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力度,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整合系统教育资源。我们系统有不少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应该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这方面在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这个平台上已经作了不少的工作,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重申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力度很大,比如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等,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进一步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免费范围。我们都要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向供销合作社行业办学倾斜。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在“新网工程”人才培训方面也要予以扶持,为系统职业院校长远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记者: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当前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人才需求加剧,您认为下一步应如何将职业教育纳入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充分调动供销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动行业办学的力度?

  阮茂荣:供销合作社职业院校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和涉农专业建设力度,加快供销合作社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个方向,下一步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办学规模大、水平高的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参与,组建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提高全系统办学质量和水平。

  供销社职业院校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需要,加快培养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项目运作、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等方面人才。积极承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任务。积极参与“县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 期间,要重点建设一批以服务“三农”和“新网工程”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为特色的职业院校。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指引下,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系统共有各级各类院校及培训中心96 所,分布在25个省、区、市,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1所,干校、培训中心等13所。系统院校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积极调整办学方向,努力争取各种资源,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快速成长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及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但另一方面,系统院校办学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与问题。今年3月上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分派5个调研组赴10个省、市、自治区对系统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全面总结了系统职业院校发展现状、类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加快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建议。本刊编辑部对该报告进行了摘编,期望全系统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职业院校发展,充分利用系统的职业教育资源,探索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人才队伍培养之路。

  发展与成绩

  深化改革 实力提升

  经过长期发展和争取财政等资金投入,系统出现了一批规模大、发展快、实力强的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上,一些院校跨出所在区域,成为影响广泛的全国性职业院校。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多种学科,设有经济管理分院、旅游分院等7个分院,开设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50多个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人;贵州省供销合作社系统4所学校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中贵州省经济学校已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大力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各院校的基础能力得到加强,为下一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形成诸多优势专业,连锁经营专业已在全省、在业界享有盛誉。

  质量提高 特色凸显

  教育质量提高、特色专业突出也是系统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近年来,系统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利用系统的资源优势,在对人才需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涉农专业为建设为重点,对专业进行分类建设,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培育重点特色专业,拓展新专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职业院校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部分院校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

  不少院校紧贴市场需求,立足于服务“三农”,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实用性人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植根于农、强商固本”的为农服务方向,积极推进涉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开办了连锁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经纪与代理等涉农专业,牵头组成了湖南现代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湖南惠农培训中心及湖南祥龙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全面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开办培训班60多期,培训各类专门人才8000多人次。并广泛开展涉农专业课题研究,在行业标准制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行业与地方的能力,在同类院校中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不少地方的院校在开展好专业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以广西商贸技工学校为例,该校开展农民星火科技培训、农民经纪人培训和扶贫培训,每年短期培训达1500人以上。

  整合资源 开放办学

  近年来,系统职业院校在保持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山西省首创“公有民办、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2004年全面建立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全国高校系统执行ISO体系的开先河者,2005年率先推行“全员聘用制”、“系主任负责制”,2009年前瞻性地提出商务学院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锐意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绩。

  系统院校在办学中都将学生的实训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开辟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武汉市供销商校成立了“校企一体化”工作专班,由校长挂帅,教务科、实训就业指导中心等核心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充分发挥各教研室主体作用,开展集基地建设、招生、教育教学、培训服务、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与二十余家企业共建“校企一体化定制班”,为企业提供了大批合格人才。

  此外,多省院校加强了校校合作,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竞争力。广西百色经贸职业技术学校整建制并入广西商贸技术学校,盘活了资产3000万元,增加了新校区编制,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招生名额大幅增加,提升了办学水平。

  问题与困难

  尽管经过多年的艰难前行,职业院校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不可否认,系统职业院校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招生成本在加大

  生源下降、招生难度加大是不少学校面临的危及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问题。这其中既有学校自身吸引力不够的原因,也有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干预等手段保护地方生源,使学生主要在当地接受职高教育;一些地方的高职院校利用对口升高职等政策优势扩招中职学生,抢占中职院校生源。此外适龄人口的逐年下降,生源萎缩也是造成学校招生困难的重要因素。社会上轻视职教的问题仍很突出,没有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导致职业学校没有吸引力。

  教育经费仍紧张

  尽管国家给予职业教育的政策及财政扶持力度很大,但由于大多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校园面积和校舍建设与国家级示范校的要求比还有不小差距,学校普遍规模不大,部分学校条件简陋,发展经费不足仍是制约不少学校发展的一大因素。

  此外职业教育多头管理,行业办学被边缘化也是造成系统学校经费紧张的因素之一。一些地方省属学校与地方学校,因主管部门、主办行业不同,学校级别和拨付经费标准就不同,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也不同,甚至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工作身份和待遇也遭遇不公平对待。同类学校不同政策,产生了许多矛盾。

  教师结构不合理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非常宝贵的资源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目前,不少学校面临着“双师型”教师比重不高,专业任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落实不够,专业课教师培训和技能提高力度有待加强的现状。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又招不到专业对口的师资。“双师型”教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教师会讲课却不会操作,聘请的实操教师会操作却不会讲课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一个因素在于经费和编制不足,学校对企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没有吸引力,通过内部挖潜培养的“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导致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和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除了结构性的教师缺失,也有不少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的数量赶不上学校发展速度的问题,编制缺乏成为阻碍教师队伍扩大的重要因素。

  校企合作不深入

  所有职业院校都认为校企合作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虽然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实践着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总体看来,校企合作缺乏有效、完善的机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在校企合作中,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企业积极性不够,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担心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

  行业衔接不紧密

  自“新网工程”建设以来,特别是国务院40号文件颁发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由于职业教育未能深深扎根行业,行业企业对职业院校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的衔接不太紧密,为行业培养人才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输送给行业的职业人才较少。比如2010年全系统新增的23万人,绝大部分来自系统外院校。

  对策与建议  

  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受不可抗拒外力的影响,还有一些是需要整个系统共同努力可以发挥作用的,针对发展中的问题,不少学校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学校要加强自身的改革,遵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市场化办学的原则,立足系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需求,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投资渠道。学校要大胆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有效拓宽职业教育资金收入渠道,在增加学生知识与技能收益前提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成本,使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教育教学改革也被列为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应立足当地实际,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办出特色,形成较强竞争力,努力培养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加强系统联合被认为是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要多开展系统职业教育之间的研究和交流,深入探讨办学新思路、新方法,引导系统内职业院校走差异化、特色化办学道路,加大对优势院校和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形成资源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系统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中职学校之间、省与省学校之间、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在招生、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广泛深入合作,鼓励系统中等、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校合作,联合办学,使持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文凭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使系统院校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

  此外,很多学校建议加大对系统职业院校的政策协调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职业院校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争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共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推动系统职业教育上新台阶。为职业院校开办涉农专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行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紧缺人才。同时建议总社将职业教育与供销合作社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专业层次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组织系统企业开展“订单教育”,根据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与系统具备条件的院校联合培养符合系统企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鼓励支持系统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创新办学模式,依托直属企业创办职教集团,共建实训基地,深化系统内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全面对接。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促进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教会学生技能,也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五组调研组成员:赵显人、武军巧、袁启昌、徐雪峰;汤益诚、孔培聪、杨荣、汤继伦;原梅生、阮茂荣、丁璐;李占海、陈静波、王松均;沈青、贺志刚、周子乔)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于璐娜、米雅娜编辑整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