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0日,由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和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承办、中华合作时报社协办的“如何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专家座谈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如何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穆励,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主任袁静波,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原所长张晓山,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姜建中、校长徐从才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秘书长程庆新主持。
袁静波作了主题发言。他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江苏供销合作社面对资金不足、队伍不齐、机制不畅等制约因素,围绕“一面旗帜、一个准则、一个方阵、一条路子、一个格局”的工作思路,有效地推动了供销合作社的各项改革,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谈到下一步发展时,袁静波认为,要从体制上寻求突破点,明确全新供销合作社的内涵,探索打造物质、组织等方面基础的可行途径。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缪建平认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核心是创新,首要问题是明确供销合作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这就需要根据政策导向,借鉴和吸收国际特别是东亚国家地区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与我国国情和供销合作社实情相结合。
张晓山研究员认为,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体,具有覆盖农村的网络资源、从事农村流通工作的丰富经验,与“三农”有天然联系等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合作社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供销合作社应在完善农村发展体制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宋则认为,供销合作社要逐步转型为品牌化经营的大型商贸集团,在供销合作社内部必须解决政企不分、各自为战的局面,要以资产为纽带,自下而上地对所有资源进行市场化重组和连锁化运作,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最终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石秀和认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重在创新,一要打破原有体制束缚,进行体制创新;二要打破原有经营范围、方式和区域,进行组织创新;三要打破原有服务领域、方式和范围,进行服务创新。
徐从才认为,根植“三农”是供销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组织分散农户从事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并逐步建立起促进产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同时,要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优化业务流程,转变盈利模式,创新管理。此外,还要用网络组织创新供销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在供销合作社各企业按专业化分工创新定位,吸纳各种嵌入性资源,坚持“信任、互补、合作、协调”,夯实供销合作社的治理基础。
出席座谈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苑鹏、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和省政府参事顾益康、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原主任刘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施祖法、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副巡视员睢秋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二部总经理王富君、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张为付等专家,也分别结合各自的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工作实践等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最后,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穆励作总结发言。他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本次会议,对我国供销合作社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探索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和可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将认真总结和吸收与会专家的观点,并以适当的形式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汇报,为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