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秀是山西省绛县南凡镇上的名人。她的出名源于她的两个身份,一个是作家,一个是合作社理事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身份在她身上有着完美的演绎。
讲述人: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凡镇玉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宋玉秀
整 理:本报记者 高瑞霞
1980年,35岁的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每天的生活平淡而充实。
突然的声名鹊起
也就在那一年,自己平淡的生活被打乱了,在当地的小镇上成了名人,我突然就“火”了。
那一年,我的第一部小说《三女拜寿》在《山西文学》第七期发表了。一个农村妇女识字本来就不多,能写出一部小说确实很新鲜。所以,我的小说被发表,成了爆炸性新闻,整个南凡镇都沸腾了!很多记者都来采访我,邻居们也来看热闹,院子里人山人海的。有好多邻居挤不进院子就趴在墙头上看热闹。那时候每天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这么过的。
《三女拜寿》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去写。我没怎么上过学,只有初中文化。那时候国家号召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我也像其他的年轻人一样,主动放弃了学习,投身到了农业生产中。识字少,让我的写作进度非常慢。有时候心里的想法,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去表达,只能拿出小字典,慢慢地查找。就这样一字一句地写,《三女拜寿》终于写完了。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小说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我只是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述了出来,也许是比较贴近生活吧,所以大家都爱看。
那段时间,山西日报以《攀登路上的强者》对我进行了专访,我也被选为山西省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看到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写作的劲头更足了。这之后,我相继在《河东文学》、《山西妇女报》、《山西民间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王老大的新房》、《苦酒》、《金砖夫妻》等20余篇作品,并被吸收为山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北岳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奶头山下风云录》。这些作品的发表让我兴奋不已,也更加坚定了我坚持写作的决心。
聊天得来的合作社
不过,写书赚的钱很少,单靠写书还不能养活一家子。所以,大多时候,我的身份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活。
绛县多生产苹果、山楂。当地的农民基本上都有那么几亩山楂树,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互相之间交流的很少。当时县城里为农户服务的也就是协会,即使是协会,规模也不大,到农忙的时候,协会的技术人员得一家一户的跑,总是忙得晕头转向。
我家里也有几亩山楂树,看到技术人员经常被乡亲们“抢”来“抢”去。我就想,要是能把大家都召集起来一起干,这样大家就能互相帮忙,技术人员也会省心不少。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了,我也开始关注这种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
那天,闲来没事,和几个要好的邻居闲聊,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合作社。我说:“要不我们几家也成立个合作社吧,有啥技术问题了,我们可以相互帮助。”大家都觉得几个人凑到一起,以后请技术员或者是邀请客商都会方便一些,所以当下几个人就开始张罗要办合作社。就这样,我们5户农民在2007年成立了绛县惠民山楂加工合作社,后更名为绛县南凡镇玉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当年便销售山楂50万公斤,不仅销到本省的太谷、临汾、太原,连省外的天津、黑龙江、内蒙的客户也来联系业务。其他农民看到了合作社经营得不错,都纷纷要求加入。2008年,合作社成员增加到20个。现在,合作社已经有社员118户,带动农户763户,山楂面积达到2219亩,户均收入达到4.3万元。
山楂属于季节性的产品,过了时节,就容易腐烂变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合作社集资30万元,改建了600平米的恒温冷库,可储存山楂100万公斤。这样一来,山楂的存放期就可以延长至4个月。农民的山楂果也因此由5毛涨到7毛,农民种植山楂的积极性更高了。山楂产量年年翻番,但市场对山楂鲜果的需求毕竟有限,就是绛县最大的山楂加工企业也只能消化600万公斤,我开始为社员寻找其他的出路。就山楂易腐烂的特性而言,加工是创效益的唯一出路。
在当地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我带领社员成功研制出了山楂醋。山楂醋味酸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能当饮料饮用。如果长期饮用,还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我为山楂醋申请了国家专利,并注册了“涑水”商标。如果山楂醋能够大规模地生产,那么它带来的效益是无可估量的。
不过,合作社的社员都是农民,大家都没有钱去建造加工厂。合作社现在的山楂醋没有正规的包装,也没有质量认证,还不能进入主流销售渠道进行售卖。其实,国家对合作社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扶持政策,但是,在争取扶持资金这一块,想要获得支持真是难上加难。
尽管山楂醋厂的建设困难重重,我也从没想过要放弃。作为一个合作社的带头人,如果自己不去坚持,那么社员就会失去信心,这样合作社生存都成问题,就更别提发展了。不过,有一个晋中的客商看好合作社山楂果的加工前景,准备投资建工厂,如果合作顺利,加工厂将在下半年动工。
在2011年,我还要写一部小说——《涑水源》,这部小说会以合作社为背景。我要把合作社成立几年来的种种艰辛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合作社,关注农民,帮助合作社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