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农信开局之年的战略“三部曲”
——访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
本报记者 杜弘林 特约记者 王国政

  数说辉煌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埋头苦干,在岁末之时得到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总资产达8095亿元,比年初增长18.2%。

  其中新增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资产规模和存贷款余额稳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涉农贷款余额3927亿元,较年初增加665亿元,增长20.4%。

  实现经营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38.5% 。

  全省统算资本充足率达到商业银行标准。

  15家机构启动银行化改革,4家农村商业银行和2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

  成功发行统一品牌银行卡——“泰山卡”,创建“富民”理财品牌;全年发行银行卡同比增长34.7%,全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1%;完成国际业务结算量32.8亿美元,增长88.4%。

  实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畅通工程,通过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ATM和POS机具,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要想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就必须适应形势变化,跟进国家和省一级的战略部署,”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看来,“山东农信最终能否实现发展的大跨越,关键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宋文瑄如是说。他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其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但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处处蕴藏着山东农村金融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将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特点,紧紧围绕山东省以及国家的部署和规划,制定出三大战略,推进跨越式发展。

  惠农战略

  背景:山东省今年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包含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以及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现途径:大力调整信贷结构,优先扩大涉农贷款投放,确保全年新增620亿元,实现涉农贷款占比高于上年、增速高于全部贷款的“两个高于”目标。

  “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加快确立城区金融生力军地位。” 宋文瑄对山东农信社的定位非常明确。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山东农信社2011年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进水利建设。

  “在今年抗旱过程中,山东农信社在前期信贷投放的基础上,新增71.5亿元信贷资金。”宋文瑄介绍道。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支持修建输水管道、塘坝、打机井等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农户购买春耕物资;支持当地农资企业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销和储备;支持农机具等生产企业的经营发展。

  在支持抗旱的同时,山东农信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绿色农业的建设,引领低碳性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由支持低效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集约型农业的转变。

  “跟着农民走,跟上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流”——山东农信社的发展始终围绕着这一理念。2010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6990元,比上年增长了14.2%,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山东农信在201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927亿元,较年初增加665亿元,增长20.4%。

  为了持续跟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以金融服务推动“三农”事业的发展,山东农信在2011年提出来“确保全年新增620亿元,实现涉农贷款占比高于上年、增速高于全部贷款的“两个高于”目标”,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逐步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在每个营业网点设立涉农贷款“绿色通道”,优先满足涉农贷款需求;推广和探索大联保体贷款、林权质押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等贷款方式,更好地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提高一般农户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对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客户,按照实际要求,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以满足农户扩大规模的需求;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规律,科学确定贷款期限和结息方式,减轻农户还贷压力;对符合条件的农民贷款利率优惠20%以上,切实让利于农。

  发展战略

  背景:在年初召开的山东省联社第二届社员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在新起点上推动全省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前进方向。

  实现途径:加大业务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全面发展。

  3月12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算机网络中心奠基仪式在济南举行。中心建成后,将承担起各类信息科技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新业务、新产品、新系统的创新研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综合竞争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事实上,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经营管理的战略转型,正是山东省农信社在201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据宋文瑄介绍,山东省联社正致力于加快以电子银行为载体的新业务研发,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并将利用科技手段为决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科技风险防范水平。把科技作为撬动经营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山东省农信社业务创新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加快推行银行卡差别化管理,拓展泰山卡市场,提升品牌形象;积极发展代收非税收入、代理新农保、“财富在手卡”、代销实物黄金等业务,开发电力、烟草等行业收入代收系统;大力培育“富民理财”品牌,加快理财平台建设和理财业务推广;创新外汇业务组织架构,加快建立国际业务处理中心,力争国际结算系统3月份正式上线。

  此外,山东省农信社还将继续大力推进支付结算畅通工程,完成全省一级清算系统建设,拓宽支付结算渠道。简化开户手续,提高卡基账户普及率。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扩大农民自助服务终端、ATM、POS等自助设备布放范围。深入开展网点建设与规范化服务达标升级活动,创建文明服务品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宋文瑄认为,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需要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信贷管理的精细化。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细分目标客户,实施差异化管理,稳定优质客户,培育重点客户,拓展潜力客户,限制和淘汰低端客户,提高优质客户占比和贡献度;加强财会管理的精细化。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水平。完善县级联社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约束和检查监督,提高预算执行力。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实现收入和经营利润的稳步增长。深入创建节约型企业,严控费用增长,确保费用增长低于收入和经营利润增幅。加快建立会计监督中心,提高对账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增强动态监督能力;加强资金管理运用的精细化。积极应对货币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大资金余缺情况的监测调度,提高资金运用率。加强利率分析,有效控制风险,稳妥开展自营业务,提高资金收益水平。

  城区业务发展相对缓慢一直是制约农信社发展的难题之一,对此,宋文瑄明确表示要“突破城区业务发展瓶颈”:

  整合城区网点资源,实行人、财、物倾斜,加快培植城区精品网点。推行农村与城区业务分类指导、分别考核,实行人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城区业务跨越式发展。加强城区经济、企业状况调查分析,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定向营销,加大对专业市场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贷款营销,以及对中小企业主、公务员等高端客户的住房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营销。鼓励推动各级加大城区业务创新力度,对有竞争力和推广价值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给予重奖。

  区域战略

  背景: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实现途径:及早把脉“海洋经济”发展远景,支持蓝色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新领域。

  “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山东农信社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宋文瑄这样看待这两个国家级的区域战略规划。

  山东农信社将把支持蓝色经济作为业务经营的重要环节,围绕蓝色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条,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对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培育步伐,大力支持区内重点骨干企业、优势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做到资金到位、服务到位、产品到位,助力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海洋经济信贷需求特点,加大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山东农信社将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黄河三角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加快区域内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大力开展担保方式创新,拓宽贷款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及股权、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