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安宁市有一家有名的八街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里面70%以上的社员都是老人。他们种的玫瑰,第一年亩收入可达5000元,第三年以后亩收入可达到9000元。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留守老家的老人们竟然比外出打工的子女们还强。
八街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地地道道为老人实现就业的基地。记者在合作社坐了不到半小时,就来了好几位交花的老人。高桥村来的李美兰老人交了1.7公斤鲜花,收入20.4元。交完花后,她高兴地说:“加入合作社好呢,有多有少都可以卖,不花车费,价格又稳定,干活也轻松。2008年底,我种了1亩玫瑰,去年卖花收入1000多元,卖苗收入4000多元;而我种的4亩烤烟,收入才1.1万元,还不算肥料和小工费,辛苦就更不用说了。今年我4亩地都种了玫瑰。”像李美兰老人一样,靠种玫瑰增加收入的老人还有很多。村里有个叫王寿英的老人,种了1.7亩玫瑰,2009年收入2.9万元,比在外地打的儿子儿媳的收入都要高,她不但不向小两口要钱,还要给他们钱用。
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花种出来卖不出去或是贱卖出去。前来交花的中所村村民顾维珍说:“种花最怕没人收了!1987年,我种了2.45亩玫瑰,当时价格太低,一公斤才1块钱,还要自己找销路,我挑了快200斤鲜花,赶了60多公里路到昆明街上去卖,卖了99块钱,刨去20多元的车费,10多元的饭钱,花了1天的时间,就只剩60多元了。现在好了!去年12月份,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价格很稳定,每隔1天我就要来交1次,现在已卖了100多元了,真是太方便了!”
据介绍,八街镇向来就有种植食用玫瑰的传统,种植面积最多的时期达到250亩,但由于没有稳定的市场,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种植面积年年在减少。2008年7月,八街高桥村食用玫瑰种植大户龙兴淮在市供销社的指导下,成立了八街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4户,吸纳股金4860元,每股200元。合作社成立后,免费为社员提供花苗、农药和咨询服务,专门请昆明市农校的专家为社员进行现场培训,教会大家修枝、施肥、防病等技术,共举办“食用玫瑰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9期,培训1132人次,实施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病、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社员除交花时收入的现金外,合作社年底还要按照当年盈利情况及社员的交花量给予0.2元—0.5元/公斤不等的返利,2009年亩返利达300元—400元,社员每股还以可分到红利16元。现在合作社已有社员51户,带动农户273户,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预计今年种植将要扩大到2000亩。
八街食用玫瑰合作社不仅为当地老人带来了增收的机会,而且也为这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提供了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现在合作社已经成为这些老人们聚会的家。大家闲暇的时候都会约到合作社里坐一坐,聊一聊,逢年过节,合作社都要组织老人们聚在一起吃个饭,春节的时候合作社专门邀请文艺队为老人社员唱花灯、慰问。年轻的社员还经常主动给村里的街道打扫卫生,为当地老人们营造了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
编 后: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近年来,他们的生活现状也不断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农村老人的生活出现了诸多问题,他们中很多人不仅仍然从事着生产劳作,还要帮助家里的年轻人照看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医疗卫生、休闲娱乐、交通出行都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
云南安宁市八街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通过合作社的组织,一方面为当地仍然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了一个就业的平台,并且能够保障他们的收入,产有所销;同时,通过科学的指导提高这些老人的生产力,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农村留守老人除了客观生活环境需要改善之外,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需要各方面关怀的地方,很多老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生活上缺乏照顾,精神孤单,严重缺乏心理慰藉,他们中很多人“活着无人管,死后无人埋”的恐惧感特别强烈。像八街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它不仅在生产上将这些老人组织起来,其实在生活上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家”,老人们能够通过合作社聚在一起,无论生活还是生产中遇到问题,总有人来商量和帮助解决,逢年过节最容易感到孤单的时候身边多出了很多关心他们的人,这些由合作社带来的好处,使得这些留守老人的生活变得幸福了很多。或许,合作的真正意义正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