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6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棉价背景下棉市暗流涌动

乔林生

  近期,国内棉花市场交易活跃,棉价波幅较大。棉价的上涨和大幅波动,一方面反映了上年国内棉花减产令供需趋紧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全球经济蹒跚地从金融危机中走出之时,在希腊债务危机等多重因素不断干扰的背景下,棉花产业链的上下游受到了较大影响。在资金的作用下,棉市的活跃程度已达到了6年来的较高水平。目前,市场对棉价后期发展较为关注,对高棉价之下的新年度棉花种植、长势、产量、价格、市场心理和需求等充满了期待。那么,高棉价之下的市场究竟处于什么状况?

  通过调控棉花进出口数量、利用国储棉的收购与抛售等手段来稳定棉价,一直是我国政府规范棉市的主要措施。据了解,当前面对高企的棉价,为满足市场需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协调新疆棉运输。上个月,国家又增发了80万吨进口配额,如果后期棉价进一步走高,估计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采取新的措施和手段来调控市场。此外,国际棉市的供应大国——印度已于5月下旬重新恢复了棉花出口,这令中国棉花进口环境有所改善。

  受年初以来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提振,加上4月以来我国棉纺织品出口形势转好,纺织企业订单较多,企业获利能力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时棉纱等产品价格趋涨态势明显。这一方面使得纺织企业有能力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纺织企业也有资金加大库存,加上中间贸易商看好后市采取的囤棉行为也一定程度上助推棉价上行。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尤其是欧元区经济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我国棉纺织品以及服装的恢复性出口形势很容易发生逆转。加上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的拖累,纺织企业对棉价的承受能力有可能趋弱,市场需求有可能无法为棉价上涨提供持续动力。

  今年4-5月份,当新疆和内地棉花主产区迎来种植高峰之际,产区不断出现极端天气,如新疆棉区屡屡出现雨雪、冰雹天气,加上低温冻害,令部分棉田损失严重,补种频率较往年提高,同时内地棉花种植也不理想,产区农民植棉意向呈减少趋势。在此情况下,新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令人担忧,这也是前期国内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产区天气好坏无法确定,新年度棉花产量长时间内仍是左右棉价的主要因素,市场也将随其增减而动荡。

  由于种植棉花费时费工,并且投入较大,近几年农民种植积极性并不高,国内棉花种植发展趋势可能呈现逐年递减格局。当前种不种棉花不再仅仅是比价效应的问题,而是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进城务工农民人数的增多,新生代的农民根本不愿再去继承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也许农场式的经营模式将使我国棉花市场的格局和市场结构发生质变。

  和往年相比,同样是棉价大幅波动和上涨,当前国内棉市格局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如果和2003-2004年度棉价大幅上涨相比,当时棉商仓库、棉花加工厂等均囤积有大量棉花,市场囤货惜售,而当前各流通环节棉花资源均较少,棉花加工厂更是无货可供。

  因此,新年度国内外棉市的生产形势如何将决定棉价的长期走势,后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将集中于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