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档案
王先荣 湖南省常德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
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2006年,荣获湖南省首届“袁隆平科技奖”;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主持开发的“神州庄园”系列葡萄酒在湖南省第十届(国际)农博会上获得金奖;
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和王先荣第一次见面,是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内的一个旅馆。走进王先荣入住的房间,感到有些意外:房间的简朴程度,很难让人将其和“理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身份联系起来。
王先荣的住宿条件简易,穿着同样不讲究,衬衣已经发皱,西装已经洗旧,浑身上下都透着节俭。
简朴的住宿、简朴的衣着,这些和“全国劳模”、“葡萄大王”、“合作社理事长”、“公司总经理”等众多的光环和角色摆在一起,让人顿悟:也许,这就是创业者的本色吧。
艰辛创业积累成长的财富
王先荣无疑属于成功者。和众多的成功者一样,王先荣有着不平凡的创业经历。
1986年,王先荣遇上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高考失利。为了缓解失利带来的沉重心情,王先荣和几个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一起到四川峨眉山散心。在游逛当地农贸市场时,市场上卖的巨峰葡萄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葡萄颗粒大,味道好,在他家乡是没有的。这位有心人马上想到:如果能在家乡培育出如此好看好吃的葡萄,会没有销路吗?于是,他放弃看乐山大佛的机会,雇请葡萄贩子带他找到葡萄种植园,并下决心在那里学习种植技艺。
机会总是属于有心人,就是这次偶然的发现和果断的决定,让这位刚遇挫折的年轻人,很快扬起了人生的另一张风帆。
王先荣在在乐山市建国葡萄园一呆就是一年,从育种、栽培、整枝修剪、病虫防治到采摘储藏,他都一丝不苟地学。一年后,王先荣带着知识,带着技能,以及老师临行时送给他的 2000株葡萄苗,回到家乡湖南常德澧县,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圆真。
创业的起步对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村青年来说,难度可想而知。王先荣的父母对儿子的想法非常反对。家里只有几亩地种棉花,全家的生计和弟妹的学费都靠这几亩地,说什么也不让王先荣去种当下看不见效益的葡萄,王先荣于是租下没人看上的7亩旱地;一个农民,而且用当地话说是乳臭未干,筹集资金非常艰难,王先荣为获得支持,磨破嘴皮子,跑烂了鞋子,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挪西借,才筹得有限的资金;没有帮手,雇不起人,他就自己苦干,在地头搭起了工棚,整天吃住在园里。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王先荣种植的葡萄获得了丰收,亩产值9000元,除去生产成本,一年就收获纯利4万多元。初次成功为王先荣赢得一些空间,1992年12月,他扩大了规模,引进了20多个葡萄品种,准备大干一场。
创业过程总是艰辛的。1993年6月,王先荣种的27亩葡萄突发疫情。他当时翻遍手头所有资料,问遍所有能够联系到的专家,还是无法控制病症。他只得背着病苗直奔省城找专家,从省农科院到省农业厅,除了有人知道这个病叫“黑痘病”外,没有找到任何解决的办法。好在湖南农业大学一位果树专家为他提供了诊治方案。王先荣拿到方案,顾不上已到凌晨1点多钟,立马赶回澧县。熬过了15个不眠之夜,黑痘病被全部控制。
类似的坎坷,可以说布满了王先荣创业的道路。然而,也正是这些经历和磨难,让王先荣积累了许多人生的财富,让他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带动产业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
王先荣的葡萄事业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不仅停留在种植面积上,而且还是在品种、品质方面。
王先荣在经营葡萄园时,不断探索葡萄种植技术。他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江南种植、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上色的难关,掀起了澧县农业产业、农业结构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在他的影响下,澧县葡萄种植面积短时间内得到扩大,形成了覆盖全县20多个乡镇、年产量4万多吨、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的葡萄产业带,被誉为“南方吐鲁番”。
由于澧县葡萄种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开创了全国每亩“万元产值”种植模式,“澧县效应”很快向其他地方辐射,湖南省各地州市形成了拥有百亩以上的葡萄种植点100多个,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引种葡萄总面达20万亩,亩均纯收入过万元。
为了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王先荣成立湖南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投资1000万元利用丘岗山地建起了万亩酿酒刺葡萄生产基地。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科研合作,采用经染色体加倍、诱导芽变、筛选优系、种间杂交等化学、物理育种技术选育了适合酿酒的刺葡萄新品系,用其酿造的葡萄酒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白藜芦醇、多酚等营养成分是一般葡萄酒的3至5倍,有效解决了我国葡萄酒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极具地域特色,并在湖南省第十届(国际)农博会上获得金奖。目前“神州庄园”牌系列葡萄酒,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100多万元。
无私奉献助农民增加财富
王先荣生长农村,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在他发展葡萄事业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带动农民致富,把助农增收当作自己事业的和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先荣成功产生的示范效应,吸引了很多农户参与葡萄程植。但是,葡萄种植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活儿,一般农户遇上难题是免不了的。这个时候,王先荣就成了救星。他先是一户一户地帮助解决问题,从现场指导、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方式,逐渐发展到办班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印简报等。他办的简报,每个月两期,免费发到农户手中。简报图文配合,简单易懂,对农户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指导作用。
葡萄要长得好,农资供应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在市场上农药品种多,假劣农药不少;而且葡萄长期使用同一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需要适时变换品种,而市场上同类农药使用不同名称的事常有。农资市场的复杂情况,让农民屡屡上当受骗。针对这一情况,王先荣成立了农资配送站,集中采购农资后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不操心就能用上合格农资。
为了集中解决农户在葡萄种植上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进一步增收,王先荣牵头组建了常德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不但农户的技术难题、农资供应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且产品销售上市场风险得到极大降低。对于农产品来说,销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农户就要承担很大的损失。王先荣组建的合作社,每名副理事长专管一片葡萄销售,落实了责任,确保了市场拓展力度。为了让农户放心,还有农户代表监督销售环节,让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都处于透明状态。有了合作社,葡萄种植进一步规范化,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了合作社,产品的品牌效应得到加强;有了合作社,农户的资金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王先荣领办的合作社,给农户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入社农户每亩葡萄能增收2000元以上。因此,社员不断增加,目前拥有社员1万名,葡萄基地3万多亩,年产鲜食葡萄上万吨,产值过亿元,并建有葡萄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圃,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800多份。
农户增加的收入,在于王先荣的奉献。他奉献了技术,奉献了市场,奉献了机会,是他在让利于农户。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赢得民意。今年3月,在他的家乡召开全国劳动模范推荐大会,231张有效票,赞成票231张,王先荣获得了一致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