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强增幅再创历史新低

本刊记者 刘吉

   国美下去了!

  苏宁上来了!

  家乐福“老大”位置不保!

  大润发低调“上位”!

  ……

  在过去的2009年中国连锁行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连锁行业晴雨表的“中国连锁百强榜”3月25日新鲜出炉。

  调查显示,200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2008年基本持平。百强企业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16亿元,比2008年第100名的14.1亿元增长了10%。

 

  销售增长动力减弱

  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为13.5%,是1999年开展连锁百强统计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5.5%,其中汽车、家具类、及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分别达32.3%、35.5%和26.6%,是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而粮油类、肉禽蛋类等在连锁百强企业中销售占比较大商品只增长了13%和8.3%。因此,百强企业销售增长依然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百强连锁企业开店更趋谨慎,导致销售增长动力减弱。另外,2009年全年CPI维持在较低水平,也对销售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解读:连续两年增幅下滑,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小觑。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发展速度趋稳也是在近几年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后的一个必然调整过程。无论是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还是外部网点资源供应,都要求企业以更稳健的速度发展。

  然而,我们的疑问是:连锁企业内生性增长的能力究竟是进步也还是退化了?如果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那是不是也意味着百强的增幅还将进一步下滑?

 

  外资增速再超内资

  2009年,百强中外资企业增幅明显高于内资。20家外资企业的销售和门店增长分别为20.4%和15.7%。2009年,5家经营大卖场业态的外资企业共新开店115家,2008年上述5家企业新开大卖场68家,一年新开店数量增长了69%。外资企业的单店业绩也明显好于内资企业。内资大卖场企业2009年单店平均销售额为1.7亿元左右,而5家外资大卖场企业单店平均销售额为2.2亿元,如果扣除新开店因素,这一数字还将明显提高。

  解读:金融危机使外资企业大多在其本土市场跛脚,但在中国市场却普遍逆势增长。这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零售巨头的“避风港”,市场潜力看好。2009年初,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商率先在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促销战,这对于提升业绩起到了一定作用。金融危机也是对零售企业的一次全面大考验,从外资的逆势上扬看出,外资企业除了硬件实力强于内资外,软件实力也大大强于内资企业,内资企业综合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百货业态后程发力

  在百强各业态中,百货业态增长最快,销售增长16.6%,门店增长19.4%。以超市为代表的快消品零售业态,销售增长12.3%,门店数量增长22.2%(快消品百强销售增长10.2%,门店增长9.5%)。在快消品的门店增长中,农村店贡献较大,如新合作集团,一年新增1.7万家店,其中大多为单店销售能力较弱的农村店。百强中的百货企业销售增幅在10%以上的占百货类企业的82%,而快消品企业销售增幅在10%以上的仅占60%,且有4家企业出现负增长。

  2009年,百货业态比快消品销售增幅高4.3个百分点。2008年增幅高2.8个百分点。

  解读:本以为在金融危机下应该受冲击最严重的百货业,却在2009年增幅最快。不能不让人侧目。这其中,政策推动、外单内销都功不可没。同时,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的释放也是重要原因。

  我们看到,二三线城市的百货业的风生水起,很多三线城市的百货企业增幅都20%甚至30%以上。对整个业态的高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除了自身门店的营运能力的提升外,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奥特莱斯等业态的大规模兴起,都为百货行业的高增幅奠定了基础。

 

  区域“黑马”劲头不减

  2009年,百强企业总部所在地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达47家。从百货、超市等业态中抽取上述一线城市10家企业和20家二三线城市区域型企业进行对比,一线城市百强的销售增长为5.3%,店铺增长为7.2%。二三线城市百强的销售增长和店铺增长分别为19.3%和14.7%。

  百强企业中,销售增长在20%以上的企业共有24家,其中总部位于上述四地的企业仅有9家,占37%;销售增长低于10%的企业共有36家,总部位于以上四地的有24家,占67%。

  解读:一线城市竞争激烈、需求接近饱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与之相反的是,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正好达到了以往零售连锁企业在一线城市的业态需求。

  现时国内一线城市的商业零售布点已趋饱和,而且投资成本高。而二三线城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内经济发展,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活力。二三线城市的区域零售企业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凭借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从整体宏观经济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影响是有限,加之国家在政策、经济方面的调控,也为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