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在行动”系列报道人物篇已经刊发两篇,本期我们刊发政府篇之一,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建省安监局在“安全生产年”里所做的工作,介绍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
随着“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不俗的成绩,这与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开展有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是分不开的。
福建省的成功做法是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李川副省长说,“过去政府部门是一个人负责安全监管,像救火队员,哪儿出事故了去哪儿,哪个地方薄弱去哪,现在福建省的做法是将安监局变成综合监管部门,赋予政府每个领导人每个岗位‘一岗双责’,让每个人都担当起安全生产责任”。
老大重视
就不难
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省,山路的蜿蜒和水域的风浪,为交通安全和水域安全埋下隐患;也使福建外运电煤异常困难,从而成为全国小煤矿集中的省份之一;在福建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幅较大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土地的珍贵使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安全生产的挑战。于是,福建省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多种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下面一组数据也许能够从侧面说明福建安全生产工作这一年间所取得的成绩。
2009年,全省火灾死亡51人(低于78人的控制指标);各级政府挂牌督办74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均在年内全部完成整改销案;全省排查发现“三合一”厂房、仓库3744家,整治率达100%;全省人员密集场所18455个,消防合格单位数16813个,合格率91.1%。年内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指标均在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之内。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省水利系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一起,死亡1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起,下降80%,死亡人数减少5人,下降83.3%。
省内各市的安全生产工作也有长足的进步。2009年,龙岩市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形势总体稳定。1-10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042起、同比下降4.5%,死亡247人、同比下降4.3%,受伤1115人、同比上升3.4%,经济损失728.2万元、同比下降12.6%,实现了总体目标。
安全生产是“老大难”,但也是“老大重视就不难”。
联席会议
携手合作
“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这是时下对不良会风和文风的讽刺,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开会和学习文件的理由。但2009年10月27日的一个会议却受到很多省市的欢迎,不仅受到了大领导的重视,也受到了所有参会代表的重视。
这天,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了泛珠三角区域安全生产合作第三届联席会议暨海西20城市安全生产合作及安全发展论坛。广东、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安监局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及劳工局、澳门特别行政区劳工事务局和海西20个中心城市安监局责人及台湾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和福建省副省长李川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们的讲话把“联席会议”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杨元元的重视让福建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感受到福建安全生产工作被认可,也让与会的成员单位领导感受到“被重视”的兴奋,因为杨元元代表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骆琳局长。
这种重视体现在杨元元的致辞里。他说,泛珠三角区域安全生产合作自开展以来,各成员秉持“自愿参与、平等开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整合区域安全生产资源,积极开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合作运行机制,为区域和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联席会议”的举行,杨元元认为,这是福建省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安全生产合作第三届联席会议暨安全发展论坛平台,搭建海西20城市安全生产合作平台,推动海西20城市的安全生产合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福建省副省长李川表示,福建省倍加珍惜合作的机缘,将秉承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精神,坚持“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持续合作、互利双赢、安全发展、服务全局”的原则,虚心学习借鉴台、港、澳和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建立健全相互尊重、协调共赢机制,促进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整体提升。
这次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20个城市安监局长共同签署了《海西中心城市安全生产合作协议》,为实现区域安全发展做出了郑重承诺。虽然这份协议并没有具体的合作内容,但毕竟有了合作的形式。
“携手合作”,是区域安全发展的一次大进步。
据了解,《协议》的合作领域和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发展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健全协调机制、重点领域监管、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旨在共同推进区域安全生产合作,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提升区域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海西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安监局的一位处长说,《协议》的签订将来应该能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至少遇到特别重大事故时可以相互支援”。据了解,《协议》提出了加快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交流、重大情况通报、跨区联合执法、事故应急救援、跨区事故查处、安全资质互认等协调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安全合作平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共享应急救援资源,加强海上搜救等,以及对异地发生事故的处置和调查处理。
基层苦衷
迎难而上
思明区是厦门市的一个老城区,人口密集,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1万人口;企业云集,全区有法人单位1.7万家,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思明区安监局局长林金宗说起他肩负的重担,就感到压力重重。
与其他城市不同,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明区,最难监管的户外广告牌和户外零星工程。“一旦哪块广告牌掉下来砸死人了,就算工矿商贸的死亡指标,但它的许可部门并不负安全生产责任。”林金宗对这类事故非常头疼。
为了不出现或者少出现这样的“意外”事故,林金宗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片区、社区居委会聘用兼职安全员,由他们进行路面巡查;要求他们做到发现隐患时,边上报安监部门边提醒现场工人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然后每周由区安全委办公室汇总一次,在及时提醒现场人员外,会派出联合调查组到现场指导整改隐患。
“对于无法入户检查的老房子住房,由区安监局牵头在街道成立了联合提醒组,由街道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和一名专业电工组成。”林金宗说,全区共有4万户人家,已改造了1万户。对于没有改造的住户,安监局派人上门做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楼层在四层以下的住户购买逃生绳。
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林金宗做了一件与往年不一样的工作,利用一家民用消防器材公司的支持和赞助,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救火演练和讲师组到社区巡回讲课等形式宣传消防安全,同时设计、编印了一本关于家居用电用气安全和逃生技巧等内容连环画,送给社区群众,户均一本。
“为了引导居民购买灭火器,我们在连环画的封二为某消防器材公司的产品免费刊登广告,其目的是让利于民。如果居民持这本连环画去购买灭火器,可优惠60元。”林金宗经常说的一句宣传语是,“厦门这么小,如果发生事故,搞不好就会有自己的亲戚朋友在里面”。
这本连环画的制作和印刷经费让林宗宗费了些周折,最终他向上级申请到20万元经费。虽然厦门经济发达,政府和企业都不缺钱,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费人均只有0.1元。
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林金宗说,一是编制少,算他这个局长在内,区安监局共有4个公务员编制,社区安全员都由城管员或协管员兼职,安监站人员待遇低,工作没有积极性;二是文件多,由于人员少,他每天要疲于应付国家、省、市的文件,有些文件基层真的执行不了;三是培训少,很多安监员都不是专业出身,而面对的安全监管内容却又五花八门,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这些问题,身为区安监局局长的林金宗不能不犯愁,“如何解决执法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全区共10个执法人员,却有1.7万家企业,我们就是所有人不吃不睡地检查,一年也轮不了一遍。”
他呼吁,必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2003年林金宗成为思明区第一任安监局长,5年之后他又回到这个岗位。
5年时间,厦门市经济发展很快,思明区的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惟独没变的是他这个局长调出几年后又调了回来,“办公条件还是那几间”,“人员还是那几位”。
“我们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围绕事故转,虽然事故逐年递减,但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林金宗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原来厦门只有1万辆机动车,交通事故很少;现在有12万辆机动车,交通事故自然增多。
面对这些难题,林金宗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寄希望于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
面对基层存在的问题,福建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满怀信心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安全监管工作,既要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也要充分调动基层同志的工作积极性,齐抓共管、多想办法,在人财物各方面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
2009福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成效
2009年,在国家安监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福建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各项工作部署,以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为抓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发生事故17680起、死亡3413人、受伤16398人、直接经济损失18673万元, 分别比2008年下降11.5%、6.1%、13.6%和6.5%;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87(比全国低0.53),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811(比全国低0.081),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28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37,分别比2008年下降11%、17.3%、14.7%和14.5%,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考核目标内。
总结2009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面确立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二是“一岗双责”得到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监管工作更加有力。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初见成效,全省开展落实主体责任活动的企业12.8万家,完成安全级别评定复核确认11.25万家,安监总局两次来闽调研并向全国推广。四是监管执法更加严格,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认真开展执法、治理行动,全省查处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等违法违规行为2.97万起,整顿关闭和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2407家,排查治理隐患19.43万条。五是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六是专项整治持续深化,突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突出煤矿安全整治,全年关闭小煤矿19处,推动54对矿井开展资源整合,171家矿井完成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联网;突出非煤矿山和危化品安全,关闭地采矿山24座、露天矿山160座、尾矿库15座,撤销、注销危化品许可证136家,关闭取缔93家,完成危化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31家。建筑施工、渔业、消防、特种设备、旅游、学校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七是事故责任追究严格,全省查处较大以上事86起,198人受到责任追究,特别是严肃查处了霞浦县“10·30”重大建筑施工事故和长乐市“1·31”重大火灾事故,这两起重大事故共有79名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
一岗双责 压力变动力
“一把手”有了抓安全生产的“压力”,才能产生“动力”。
“安监部门成立时间不长,既没钱也没物更没威信,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不代替、包揽相关部门、企业的工作,并通过地方性立法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内容,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关系加以确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工作开展。”福建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说。
在没钱没物也没威信的情况下,福建省安监局提请省政府出台了“一岗双责”的暂行规定,让政府官员担起安全生产的重任。
“抓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就是要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到位、到岗、到人。”陈炎生说,省政府出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政府各个部门及其领导,以及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即“一岗双责”。
其实早在2004年初,国家开始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时,福建省就抓住时机,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和追究相关行政“一把手”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行政“一把手”的“三个责任”上猛下工夫:一是向行政“一把手”下指标,二是要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三是追究“一把手”责任。
在每年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受省长委托,李川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向9个设区市市长和13个重点省直部门、单位的行政“一把手”下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设区市市长回去后也照此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层层分解控制指标、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4项指标纳入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同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地区、行业和领域,省政府安委会每季度书面通报给当地政府、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
对发生的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福建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预警通报、约谈戒勉、黄牌警告、挂牌督办、指标监控、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增强了‘一把手’的安全责任意识,促进了‘一把手’责任的落实。现在我们这些当市长、县长的真不敢大意,对安全生产工作绝不敢掉以轻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长如是说,安全生产直接关系每位官员的仕途和命运。
“随着安全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现在整个政府的观念都在提升,过去政府是一位领导负责安全监管,像救火队员,哪儿出事故奔哪儿,哪儿薄弱奔哪儿。”李川说,2009年1月2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与监管职责,并对落实监管责任主体的措施做出具体规定,从而解决了“两张皮”等问题,让各级各部门有关领导人人都肩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与此同时,福建省还将安监局的职能转变成综合监管部门。
专家破题 培育人才
沈斐敏教授是福建省安监局的“智囊”人物之一。
任职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大学的沈斐敏是省安监局特聘专家,是福建安全生产工作的研究者。
谈到福建省安全生产,沈斐敏首先谈到的一个人。这个人是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他称陈炎生是一位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领导干部,“很多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会议,他都会让我列席”。
年近六旬的沈斐敏虽然年长陈炎生十几岁,但对陈的评价,明显透着钦佩,“这些年福建省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与他的工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他抓工作抓得到位,能够结合福建省情,将宏观与微观都考虑到”。
如果没有陈炎生的支持,沈斐敏的研究就不会如此顺利。沈斐敏已着手研究两年之久的课题《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已通过验收。这项成果为福建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沈斐敏建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福建省的现状是小煤矿多。
看到煤矿缺乏专业人才,沈斐敏建议有关部门,并亲自牵头办班,为小煤矿定向培养人才200多人。2009年正式招收的煤矿安全专业的大专生不仅福州大学开设了一个班,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大学也开设了一个班。但两个班的学员对于全省数量众多的小煤矿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他决定继续建议省安监局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调整事故多发行业、企业的发展,该停的停,该关的关。
“2009年,我带的一个博士和三个硕士全部被当地安监部门录用,他们的专业都是煤矿安全工程。” 沈斐敏对自己这些年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而感到自豪。
分析福建省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的众多原因,像沈斐敏这样的专家,功不可没。从2007年起,福建省煤监局就从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煤矿企业中聘请了10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煤矿安全专家组,多次组织专家深入一线矿井“会诊”,现场帮助煤矿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正是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截至2009年4月,福建省已有137个矿井安装了监控系统,85个矿井实现了与省级监控中心模拟环境的联网,其中有72个矿井进行了网络链路测试,实现正常运行的矿井有42个。2005年至2008年,全省煤炭产量从1550万吨增加到2200万吨,增加了42%;事故从78起减少到18起,下降了77%;死亡人数从95人减少到21人,减少了78%;百万吨死亡率从6.01下降到0.98。
本版照片 小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