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三农”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汇集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回应了亿万农民的诸多期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但继续高度重视“三农”,而且支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支农投入8130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增长12%,这一增幅,比中央财政总支出的增幅高出近一倍。政府报告中的“把钱花在刀刃上”和“财政费用继续向‘三农’倾斜”,向农民传递出一个信息:强农惠农政策不会变。
去年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六连增”,今年继续强化“三农”,“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说,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甚至要放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考虑。去年来之不易的“六连增”,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对我国经济较早开始回升、实现“保8”目标,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温家宝在报告中强调,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虽然今年发展环境有可能好于往年,但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
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把“三农”工作做得更好。因此,报告强调,要毫不松懈低抓好“三农”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报告提出,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了“三农”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报告提出,推动农产品和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钱花,也才敢花钱,从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报告指出继续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只有粮食供给有保障,才能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进而保证居民消费指数CPI涨幅在3%左右,避免通货膨胀的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不回避难题,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让农民敢花钱。有了这些政策措施,“三农”工作必将在新的一年,有新的硕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