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振邦委员:
释放稳定粮食生产信号
“当前保证粮食供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农业基础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而且国家粮食库存很充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
“并且,国家对粮食生产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将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一毛钱,小麦每斤提高3分钱。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释放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他补充道。
聂振邦认为,从长远来看,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短缺仍将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他建议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要加大对农民的良种补贴等粮食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稳定粮食生产。”他说。
小知识: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是指承担向农民直接收购的粮食收购库点到库收购价。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稻谷、小麦),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既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又促进了粮食生产,是强农惠农的重要举措。
最低收购价格
制度小史
2004年,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维护农民利益、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稻谷、小麦),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的政策。
2005年以来,国家在主产区及时启动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稳定了市场粮价,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同时,国家对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价频率从几年一调变为一年一调。2009年国家宣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比2008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是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次。
今年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主要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今年宣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是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提高幅度分别为3.3%、5.4%、10.5%。
瞿振元委员:
加快农技推广保障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在谈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时表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粮食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生产需求反馈不上来,技术成果示范推广缺乏依托。
瞿振元表示,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充实到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一线,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新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意义深远。瞿振元介绍,目前已经在部分大学内为在校学生建立了科研助理岗位,从2009年开始还为科研助理岗位安排了相应的科研经费,以及针对农村教育设立的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助理计划等,这些政策计划的实施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将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夏涛委员:
龙头加品牌推进茶业产业化
总理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长期从事制茶技术理论研究、探索茶产业深入发展的学者兼实践者,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认为茶产业需要大力向加工领域拓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
“同其它领域农产品相比,茶产业的生产产业化水平是很低的。形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包括历史发展、区域不平衡、品牌小而散、产业进入门槛低等。很多农民一口锅一个灶就能自己加工茶叶,晚上干活,白天到集市上去卖。长此以往,就造成整个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针对这种现状,夏涛认为,在茶产业领域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树立大的品牌,来推进产业化水平。
“我们现在茶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规模小而分散、品牌多又杂,这些都是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通过一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而带动茶农发展,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的道路。”
刘建文代表:
规模化经营要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农村财务管理科科长刘建文对总理报告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感触颇深。
她说,在临沭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专业合作社已经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比如,要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就需要进行土地流转,而土地流转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就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就可以很容易实现。而且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还可以统一进行种植、管理和销售,不仅可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能够提高销售价格,使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
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获得比单个农户更多的优势,原因在于专业合作社是法人,受法律保护,能够取得合作方的信任。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本身的土地出租可以获得收入,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得到工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同时,农民又不必远离家乡,能够照顾家庭。所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多方共赢。
现在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好的模式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地,基地和农户联系起来,这样企业能够获得更可靠的原料来源。这在临沭表现得比较明显,由于当地土壤条件比较好,有些龙头企业专门做蔬菜出口贸易,但是出口产品对原材料要求非常高,分散种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于是和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大片的生产基地,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华士飞委员:
新疆瓜果急需深加工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华士飞认为总理报告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对于新疆农业来说,可谓切中时弊。
他说,新疆的农业优势很明显,如优质的各种水果、高品质的棉花等,尽管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其加工程度和产业化程度都很低。我们现在打算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内地的企业来新疆,充分发挥他们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以及最新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使得企业得到发展,新疆人民得到增收。
小知识: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诞生背景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诞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1992至1993年。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是,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多了砍、少了赶、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贵大贱、大起大落的情况多次反复出现;农民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履约率低,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
二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协调,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其他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更加尖锐。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投入严重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三是,农业领域市场法规不配套、不完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明显。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农产品加工经营者或者抢收抢购,或者拒收拒购,农民或者待价而沽,或者有货难售,各方之间缺少利益连接机制,经济行为随意性大,影响了农业稳定发展。
这些矛盾和问题说明,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还比较脆弱,缺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要求,需要探索一种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
曹幸穗委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建立退出机制
总理报告中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全国政协委员曹幸穗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希望能建立退出机制,从而形成一种弹性调节的土地设计机制。
长期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的曹幸穗介绍,从历史变迁来看,对土地的分配管理早就由来已久。其中唐代土地管理的模式较好,一直运作了200多年,具体作法是在固定一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容许对另外一部分土地进行买卖,但对满足个人粮食需要底线的口粮田永久不得进行买卖。唐代的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土地集中的问题,又解决了土地过度分散的局面。唐代之所以当时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其通过土地分配管理制度解决好了农民问题不无关系。
曹幸穗认为,以史为鉴,当今我国的土地管理设计中,一定要建立一种动态弹性的退出机制。在目前形势下,退出机制分为三个方面:即当家庭成员中有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家庭成员有自然减员的、家庭成员中有迁移出本地的,都要相应地把部分土地退出。
小知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人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处分的权利。2002年8月29日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使之趋于完善并增强可操作性。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流转主要形式有代耕代种,转包、转让,出租、反租倒包,互换。
职工姜振录:
供销社组织农民共发展
“两会”召开后,供销合作社系统职工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职工姜振录表示,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充分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姜振录说,总理报告中提到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近年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依托当地黄花菜、白瓜子、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形成规模效益,实现产业化经营。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资料的供给,更新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实施科学施肥。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做好农副产品收购。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的好政策指引下,供销合作社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农民王龙元:
推掉土墙建新房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的王龙元,这两天也格外关注两会动态,特别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使他感受到,国家对于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信心和态度,他对记者说:“近些年,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扶持力度非常大,武平县供销合作社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更有盼头了。”
王龙元过去是位普通的渔民,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向“三农”政策的倾斜,他不仅增加了养殖面积,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种起了仙草,闲暇之余还跑运输,如今他一年的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在汽车下乡的利好政策扶持下,去年,王龙元仅花了3万元买了辆小型运输车,记者电话联系时,他正在跑运输,奔驰在小康的道路上。
王龙元告诉记者,去年,供销合作社帮助改造升级为无公害养鱼塘,全面改用自动投料机、增氧机、发电机等现代化的养鱼设备,规范了鱼塘养殖,其产品销往漳州、厦门、江西等地的超市,“产品进入超市后,我们的收入比原来又增加了不少。”王龙玉高兴地说,现在,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也得到改善,全村80%的农户推掉土墙,新建起了砖木结构的房屋。
本版文/图作者为本报记者王琥、蔡靓、刘学胜、陈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