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务院安委办“三项行动”综合组和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联合开展的“安全生产在行动” 调研活动,发现了一大批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上一期我们刊登了广东揭阳供电局局长黄伟斌的事迹,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本期,我们刊发“安全生产在行动”系列报道人物篇之二,讲述一名记者战斗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故事。
他,始终坚持为人民说话,受到了人民的尊重,被湖南娄底市娄星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他,始终坚信自己背负着为正义呐喊的使命,以笔为矛,向黑暗和不公正开炮;他,因为采写了一系列反映煤矿等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稿件,被那些矿主所痛恨,甚至遭到威胁恐吓; 也是他,为了这些煤矿的安全,自已先掏腰包,然后找企业界的朋友分别订阅了100份《安全时讯》周刊和《中国安全生产报》分发到各个企业。用他的话说,《安全时讯》、《中国安全生产报》贴近班组,贴近职工,对基层的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帮助。
他,就是中国安全生产报的黄雄,一个在安全生产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记者,一个有着责任感使命感的记者。
从黑暗里走出来的正义使者
黄雄,虽然只有36岁,却经历了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事情。一次不堪回首的记忆,让他选择了新闻事业。
1995年,21岁的黄雄担任了湖南娄底市万宝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1996年春节后,因其发表了一篇揭露地方社会阴暗面的文章,被以“危害公共安全”为由,关押了187天!
187天的牢狱之灾,让一个容光焕发、体重55公斤的健康人,变成了一个体重不足40公斤的干柴棒。而且,陈旧性脑损伤、左肾严重萎缩等疾病也开始侵袭他的身体。生死关头,80多名市人大代表为黄雄的冤案拍案而起,强烈呼吁,引起了中央和省里领导的高度关注。最终,黄雄被无罪释放,并获赔1.2万元。
在这段惨痛的经历过后,黄雄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手中的笔,为正义呐喊,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1999年投身新闻事业以来,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比热爱,凭着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凭着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高度关注,黄雄始终坚毅地行走于真相与黑幕、正义与邪恶之间,写出了一系列有深度影响的报道。
“坚持正义,我谁也不怕!”
2002年,黄雄成为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从此,他在这条充满危险的新闻采写道路上留下了踏实的脚印,也写出了更多深具影响的稿件。
湖南娄底是全国有名的产煤区,官煤勾结、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现象一度为新闻报道增加了很大难度。2003年,黄雄得知新化县桑梓镇瞒报多起煤矿事故。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黄雄乔装打扮了一番,又将采访车的车牌做了“手脚”,只身深入现场采访。
眼前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1个坪烟村就有11个煤矿,相隔近的仅10多米,最远的也不过百余米,各煤矿对雷管炸药的管理非常混乱,事故一触即发……黄雄倍加小心的采访,还是被矿主们发现了,矿主对他说:“黄记者,你好大的胆子!我们的事你也敢管?告诉你,不要再管这里的事了。要不然,安全报的记者保不了自己的安全,岂不成了大笑话?”
但是这并不能吓倒黄雄。他随后完成了一篇名为《新化桑梓镇安全严重事故隐瞒不报》的内参,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相继批示要严肃整改。然而,威胁电话也接踵而至,但是,这根本阻止不了黄雄揭露真相的决心。
多年来,黄雄接连写出了《真假湘中煤矿调查记》、《镜头后的沉默与代价》、《谁来啃动这块硬骨头》、《八年了,生命钱在哪里》等稿件,也不断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与威胁。有的非法矿主或企业主甚至扬言要花几十万元杀死黄雄,面对这些,黄雄都毫不畏惧:“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你黑恶势力?”
黄雄说:“只要我坚持正义,坚持实事求是,我谁也不怕!”
“什么都不怕”的黄雄于2007年在中国安全生产报广东省记者站主持工作。2009年10月,黄雄任《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驻湖南省记者站站长,在这条新闻道路上他继续前行。
一封不是“遗书”的遗书
一组有关湖南郴州官煤勾结的系列报道,差点让黄雄遭遇死神。
2006年8月,黄雄根据矿主黄元勋黄秉钧的举报,赴郴州临武县采访。调查发现,临武县1000多家非法煤矿开采多年,地方政府收取保护费,政府官员入股非法矿等情况确实存在。而且,非法煤矿所需的雷管炸药竟由县公安局提供!这些非法矿开采多年,“相安无事”,唯独外地投资商黄秉钧的矿一朝被炸,何故?县地矿局执法大队队长说,因为黄秉钧没来拜码头。
黄雄在临武暗访的一个星期内,新闻线人黄元勋被非法关押;临武县地矿局局长私下和矿主黄秉钧协商,要给黄雄做工作,只要不发稿,给黄雄100万元好处费,并允许黄秉钧在临武任何一个地方办非法矿,政府保证不干涉。
但这些威逼利诱都无法得逞。黄元勋、黄秉钧分别向中央和省委领导写了遗书,黄雄也写了一封不是“遗书”的遗书——《我的恐惧与希望》。《曾矿长的官矿勾结图》、《上千家非法矿啮噬湖南临武》、《这些矿真的炸了吗》等一系列反映郴州官煤勾结的稿件随后在《中国安全生产报》上发表。
报道引起中央和湖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郴州卷起了治理非法矿的风暴,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等20多名充当非法矿保护伞的官员被绳之以法,1000多家非法煤矿被彻底炸毁;黄元勋被释放;《我的恐惧和希望》参加第七届中国记者节征文,被评为一等奖。
“为人民立言”是不变的信念
在某些人看来,黄雄是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在人民群众看来,他传达了人民的呼声,值得尊重和信任。2002年12月以来,黄雄先后当选娄星区第七届、八届人大代表,娄底市第二届、三届人大代表。同时被市、区两级分别评选为“人大代表风采”和“优秀人大代表”称号。对他来说,从此担子更重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的责任感更强了。
2005年7月,广东省东莞一位打工者打来求助电话,称自己的丈夫在一家工厂安装吊扇时,因楼梯突然断裂被摔死。向当地安监部门反映无果,与厂家多次交涉均置之不理,死者家属要求赔偿,却被打伤。厂方认为,死者是办小五金店的,包安装,责任应自负。但黄雄在调查后发现,是厂方提供的人字型楼梯出现质量问题。因此,他采写了《死者赔偿标准到底为何确定》、《煤矿下岗职工广东摔死背后的故事》相继在《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发表。迫于舆论压力,厂方最终赔偿了15万元。
湖南冷水江市原涟溪煤矿采煤的农民工吴积喜,不幸在工作时砸断左腿,他依法维权5年多,尽管冷水江市人民法院判定吴积喜获得赔偿91090元,但其中的68159元一直被拖欠未能给付,在黄雄的稿件《五级伤残农民工拄着双拐维权》发表后,事情终于有了进展。
湖南娄底清江村近10年来,先后12次遭受雷击,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几十头牲畜死亡。2003年,黄雄的一篇《惊雷缕伤人命 村民提心吊胆》的报道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时任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作出重要批示:从市财政拿出专项经费消除安全隐患。后来,娄底市安监局组织相关部门为清江村安装了避雷设备,确保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黄雄被评为中国产业报协会“十佳记者”称号。
粗算一下,黄雄先后在《中国安全生产报》、新华社、《人民之友》等30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表各种新闻稿件1000多篇。其中《安全会上睡着了》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多篇作品分别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产经新闻一等奖、第十八届中国产经新闻三等奖、第十九届中国产经新闻三等奖、2003年中国煤炭新闻奖(报纸)来信一等奖、2004年中国煤炭新闻奖(报纸)通讯一等奖、第七届中国记者节“记者的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等新闻奖项40余次。
他采写的《世界锑都在哭泣》、《矽肺病造假内幕》、《上千家非法煤矿啮噬湖南临武》、《黑色的煤,红色的血》、《毒水毒气在慢性杀人》等稿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部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黄雄不仅是一名记者,更是安全领域内优秀的记者。中纪委、监察部驻国家安监总局纪检组、监察局聘黄雄为安全生产执法特邀廉政监督员;国家安监总局授予他“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先进个人”称号 ;人民网2007年度评选活动中“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本色人物”,黄雄是获选的本色人物中惟一的记者。
用正直诠释幸福的含义
多年来的记者生涯,给黄雄带来满足,也带来失落;带来过荣誉,也曾带来侮辱;有无愧于心,也有担惊受怕。几多风浪,让黄雄感触到记者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叹记者工作的成就和危险!他说,记者,就得履行记者为民仗义执言的天职。如今无数的平民百姓均将自己依法维权的愿望,寄托于记者写的公开报道上。他必须无愧于心。
从2005年以来,诸多报纸和网站对黄雄的事迹和遭遇进行了详细报道。北京青年报的《名记黄雄行走在黑幕与真相之间》、 中国新闻出版报的《黄雄 以笔为矛》、《中华新闻报》的《良心不可夺——<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的人生路》、青年记者杂志的《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记者黄雄:我的恐惧和希望》、报刊文摘的《一个记者:行走在黑幕与真相之间》、人民之友的《记者黄雄的道义》、人民网的《“揭黑记者”黄雄:血仍未冷的独行者》、湘声报的《黄雄担道义 著文章》,都是介绍黄雄的事迹。
黄雄从一个普通的基层记者变成了全国知名的记者,但是,这些并没有让他变得浮夸、骄傲起来,相反,他更脚踏实地地写出了更多有分量的报道。
黄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历了这许多,我深深地感到:要当好一名伸张正义、为民立言的记者的不易,但是我坚信,只要我遵循法律为文、信守道德为文,我手中的笔就可以成为弘扬正义与光明、丑恶与黑幕的锐利武器。法律与道德将成为我行走在这个世界的坚实保护伞。不管前面是鲜花还是荆棘,是风雨还是阳光,我将一如既往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当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人民记者!
“我记住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一句名言: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我坚信,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内的一名记者,能为新闻事业而奋斗,为正义而奋斗,为人民权益而奋斗,是我一生的幸福。”
黄雄心语
坚持还是放弃?
当记者,成就了我,也困扰着我。坚持还是放弃?这个问题越来越像山一样压着我。坚持,意味着我将不能当一位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放弃,则意味着将割舍心中多年来的信念。
亏欠父母、妻子、小儿,坚持还是放弃?
今年10月30日,是我34岁的生日。当天晚上,近六旬的母亲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回家过生日。母亲说,你连续5年都没有回家过生日了,你怎么工作这么忙?母亲的关切和追问,让我愧疚不已。是的,儿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本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好好陪陪她老人家。但那时我还在中山市,为工作奔波忙碌。我只得如实向母亲告知了我的状况:“妈妈,现在正值关键时刻,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才能做出成绩。”
10月30日早上7点,我6岁多的儿子也打电话过来,祝爸爸生日快乐,并问爸爸现在哪里。儿子说:我好想你,快回来吧。听着儿子渴盼爸爸归来的话语,我哭了……
儿子出生那一年,我来了中国安全生产报工作。6年中,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几乎没有带过他玩耍。每次我回家,儿子或已熟睡,或在幼儿园。因忙于工作,我在家只能短暂的停留,就又不得不重新踏上采访之路。
去年11月,儿子得了重感冒,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妻子打电话给我时急得大哭。但我正在广东清远采访,一时赶不回。我边劝妻子不要担心,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完成采访,第二天才连夜赶回湖南娄底到医院去看望我的儿子。
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我觉得亏欠这个家庭太多了。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需要照顾,年幼懵懂的小儿需要呵护,独立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妻子需要帮助。为了他们,我该不该放弃?
面对威胁、恐吓、报复,坚持还是放弃?
从事记者工作以来,因为伸张正义、鞭挞丑恶、曝光非法,屡屡遭受威胁和恐吓。2007年2月,我离开湖南到广东记者站主持工作。当时离开湖南,不是因为恐吓和威胁,更不是因为怕别人报复,而是想换个环境,以便在新闻事业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来到广东后,我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开展工作之难,所受委屈之多,非常人所能承受。面对这些人的威胁和恐吓,面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刁难和阻挠,我多次反问自己:该不该放弃?
精神鼓励的力量固然巨大,但一个肉体凡胎,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种种遭遇,让我身心俱疲,坚持还是放弃的念头经常牵动着自己的神经。如果有一天我放弃了,请关心和支持我的人给予谅解;如果我一直坚持下去,请社会及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和维护新闻记者的权益!
(2008年11月2日写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