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给他们规定任务量,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奖励,甚至连柑橘的种植者都不知道在杭州市萧山区有一群人如此卖力地在帮他们销售柑橘,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在浙江萧山区瓜沥中心供销社的工作人员看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是供销合作社人的义务。
挖掘潜在客户
浙江衢州是重要的柑橘种植地之一,柑橘产量大、质量好,去年下半年,柑橘丰收,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大量柑橘积压、销售困难的现象。2009年9月,时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茅临生批示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柑橘销售问题。从2009年9月开始,杭州市萧山区萧山东部水果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就比平时忙碌了很多,他们要抓紧时间把衢州的柑橘销售出去,尽管这一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市场利润的增加。这个批发市场隶属于萧山区瓜沥中心供销合作社,市场长期以来在促进农村商品流通、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朱华明是萧山瓜沥中心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同时也是这个批发市场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重农产品的品牌,而一些没有品牌的产品即使质量很好也不容易被认可。”这也是衢州柑橘出现销售难的原因之一。在对顾客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后,他们认为,柑橘这一类物美价廉的水果更适合在村镇销售,可以挖掘一批平日水果消费量不大的人作为潜在客户。他们通过广播在全镇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鼓励人们购买柑橘,启动了一批潜在的水果消费客户,让广大的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都来购买柑橘。因为物美价廉,这一措施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平时水果消费少的人也开始加入到买柑橘的行列。
销量500吨 赢利2万元
与高档水果的销售难、盈利多相比,这一类柑橘的销售可以说是既费劲利又薄。对市场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付出的比平常多得多。每天晚上柑橘运来后,市场工作人员、供销合作社的领导都亲自帮忙搬运、分装、保存。朱明华介绍说:“平时这些都是各个经营户自己的事,但这一次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考虑到单独在市场上销售量不会很大,他们把市场中的150多个流动经营户、小贩组织起来,以最低的价格把柑橘卖给他们。要求这些流动经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及居民住宅楼前销售。很多工厂的工人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去市场,很多居民楼里岁数大的人不愿意跑到市场了去买,直接深入到这些地方,不仅方便了这部分顾客,也促进了柑橘的销量增长。正是靠者流动经营户利用手推车、自行车等工具,通过走街穿巷、下村叫卖等形式,有效地扩大了柑橘的社会销售量,解决了橘农的燃眉之急。
朱华明说:“去年下半年,我们市场共销售来自衢州的柑橘500吨,但是这500吨的柑橘我们市场只盈利2万多元,平常500吨会有10万元的利润,但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这是我们供销合作社的义务,是在实现我们供销合作社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