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再苦再累也要干


  讲述人: 安徽淮北市六景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宋六景

  整  理:本报记者 米雅娜

  我叫宋六景,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民,2004年,我领办了“六景石榴专业合作社”,我们合作社是淮北市第一家工商局注册从事养、种植到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现在,合作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回想起这个过程,要我说,那就一个字“难”。

  市场不是等来的

  我们所在的新蔡镇是著名的软籽石榴原产地,具有悠久的石榴种植历史。我们家也和其他农民家一样,祖辈都是种石榴的。在成立合作社之前, 我除了种好几亩地之外,还兼着跑点小生意,赚点活钱 ,日子也算过得去。在外面跑得多了,我就发现,市场不能光靠等,还要主动去开发。石榴是个好东西,只要好好宣传,让大家都知道东西好,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但当时我们这里好多人都没什么市场意识,就是沿袭传统,跟着大家一起种,能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算了,没有人去主动找市场。因为我们这里是山区,所以石榴卖不出去的事经常发生。有一年,因为石榴滞销,好多人都要把石榴树砍掉,种别的东西。我知道后,就用我的地来换他们的石榴园。刚开始,就我们几个人合伙去跑市场,也没什么门道,就是靠自己做小生意积累的一点经验和胆量。我们通过熟人介绍、上网搜寻、自己推销等,反正想尽一切办法,跑合肥、去山东,也挺盲目的,当时就想别管贵贱,只要能卖出去就行。慢慢地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的石榴不错,我们也就有了一些比较稳定的销路。

  找政府  得扶持

  合作社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的总体销路还行,也建立了自己的冷库,这样就可以避开收获的高峰,等农忙过去再找销路。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有200多户参加,我是极力想把它办成一个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范的合作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困难。由于利益分配的原因,再加上好多社员对统一管理的认识不足,实行统一管理还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要管好农民挺不容易的,你价格高的时候他卖给你,你价格稍低点,他就卖给别人,完全不遵守合作社的规定,就算有合同也约束不了他们。有时候,我跟客户谈好了数量,结果他们已经把东西卖给别人了,这时候损失只能由我自己承担。许多社员只想分享成果,不想承担风险,又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大问题。

  后来合作社也多了,很多不是农民的人也加入合作社,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社会关系,所以很多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项目等都被他们享受了,而我们这些真正由农民自己办的合作社却根本不了解这些东西。后来,我就想,光靠自己真是挺难的,得想办法让政府知道自己的存在。我就向政府寄自己的产品,先让他们尝尝我的东西,然后我就去找领导,跟他们谈想法,谈发展中遇到 的困难。领导们也挺支持我的想法的,也能在适当的场合帮我们宣传宣传产品。2004年以来,我们合作社先后多次参加由淮北市政府组织的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举办的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我觉得效果还挺好的。现在我也开始注重利用传媒了,我门开始在当地的电视、报纸上面宣传我们的东西。

  搞加工  赢未来

  我现在对合作社的未来也有自己的规划,我觉得光靠把石榴卖给别人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样会受制于别的企业的效益。比如,2006年,我们联系了山东的一家酒厂,这家酒厂专门收购品质不是很好的石榴,这样我们的一些次石榴也能产生经济效益。连续几年,我们都跟他们合作,但是2009年,由于他们的酒厂效益不好,对原料的需求就减少了,我门也相应受了点损失。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能有自己的加工厂,就不会受这些影响。现在, 我们已经与当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开始合作开发石榴茶。我们这地方有喝石榴茶的传统,以前祖辈门没有钱买茶,就泡石榴茶喝。这种茶的医疗、保健功效已经现代医学证明。目前,我们已经设计出了产品的包装,由合作方提供生产工艺和流程,我们提供原材料。我也在积极和政府联系推广这个新产品。

  现在我们的石榴已经卖到山东、合肥、上海等地,好多人说起来,也都知道了淮北有这么一个地方石榴好,但总的说来,合作社的规模还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东奔西跑,挺累的,也挺苦的,但是,怎么办呢,再苦再累也要干,因为我看好石榴的前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