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总投资8.5亿元、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14个、组建配送中心13个、建成乡镇和农产品生鲜超市138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030家——短短一年的时间,河南省郑州市供销合作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农村的现代流通网络!
郑州市供销合作社用实际行动宣告:在农村流通这个大舞台上,供销合作社不仅可以唱好戏、唱大戏,而且可以继续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骨干力量!
好戏之一
重整资源 老树新花
登台主角:新密市牛店镇供销合作社
新密市牛店镇早在2006年就进入了郑州市快速发展30强乡镇,但该镇供销合作社却举步维艰,已到了几近破产的地步。听说牛店镇供销合作社这两年起死回升,发展迅猛,记者专赴新密进行采访。在S316公路旁的牛店镇古角村街头,记者看到一座气派的三层楼房正在紧张地进行内装修,时尚现代的外观,优越的位置在这个热闹的小镇十分抢眼,新密市供销合作社书记郭彦卿告诉记者,正在装修的这座楼房几经周折、几易其手,因为兑付股金,几年前变卖给了个人,2009年春天,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后,牛店镇供销合作社人看到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希望,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多种途径扩股融资,花了多于过去一倍的价格把供销合作社这块失去的资产又买了回来,经过重新装修改造后,一二层开超市,三层作职工宿舍,现在,供销合作社又成了全镇最亮丽的地方。
戏外看戏:
新密市供销合作社在经历了经济转型的阵痛和股金严重的冲击后,网点损失了近2/3。面对家底薄、融资难等实际情况,新密市供销合作社采取了多种融资方式,号召班子带头向龙头企业入股,采取集体资产、个人资产抵押,企业主管个人借款等方式吸引职工及社会资金,基本解决了先期所需资金。至去年年底,新密市供销合作社已组建龙头企业4家,新建、改建配送中心4个,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38家,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稳步形成。
好戏之二
合作共赢 走出困境
登台主角:新郑市好邻居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
1月14日傍晚,在新郑市新村镇的街口,新郑市好邻居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经理王留海站在公司门口,遥望着一辆辆绿色的送货车披着夕阳的余晖回到镇里,感到无比欣慰。目前,他拥有18辆打着“郑州供销”统一标识的送货车,而这些车都是郑州供销总公司和厂家配给的。40多岁的王留海是个老供销合作社人,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供销合作社人踏实吃苦的优良传统,并对供销合作社怀着深深的情怀,即使最困难的时期,他也不离不弃。他之前是新郑市供销合作社副食品公司的经理,因为股金的冲击,公司早已家徒四壁,连去工商局年审的钱都拿不出。王留海只好开着自己的一辆奔马车,又重新当起了货郎,走街串巷,靠给村镇的一些个体小门店配送些方便面等日用品来维持生计。说起过去的窘迫,王留海的眼中还留有些许辛酸。他现在公司的所在地,过去也是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因为要兑付股金而抵押给了别人,这几年,政府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供销合作社人又看到了希望和商机,新郑市供销合作社一班人多方筹措资金,又把这个院子收了回来。2009年6月,他们投资320万元,注册了新郑好邻居日用消费品配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新郑市城乡3000多个经营网点配送日用消费品130多种,全年实现连锁销售额6800多万元,仅白象方便面一年销售额就达1000多万元。连锁网点覆盖了全市356个行政村,并逐步形成了以公司配送中心为主干,直营店、加盟店、校园超市、村级服务社为终端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戏外看戏:
像新郑市供销合作社这样的配送中心郑州市已有6家,它们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战略目标来自郑州市供销合作社全力打造的“新网工程”龙头企业——郑州供销总公司。郑州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田跃平告诉记者,2009年,在政府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全市“新网工程”建设总投资达到8.5亿元,其中,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挖潜投入3.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2亿元,新建营业面积3.5万平方米,改造营业面积5.5万平方米。真正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好戏之三
项目支撑 规模效益
登台主角:郑州供销总公司
在郑上路的郑州供销总公司二楼,年轻的公司总经理王富刚坐在宽大的电子荧屏前,手指一点,全市1000多家连锁超市的经营画面就滚动式地呈现在眼前,哪个超市缺货了,哪种商品受消费者欢迎,足不出户,一切尽收眼底。这一切,很难让人与过去的一个顺口溜“鞋儿破,帽儿破,哪破哪就是供销合作社”联系在一起。王富刚告诉记者,这个现代化的信息平台网络是去年投资400多万元打造的,通过信息平台网络,总公司可对下属分公司、配送中心、超市终端商品的供、销、存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各部门之间随时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配送中心与连锁超市的全面对接,各个超市的每天销售情况和销售数据直接传送到总公司,使企业运行速度大幅度提高,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郑州供销总公司就是这样完全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组建运作的,它以农村市场为阵地,顺应新时期农民需求多样化和消费水平日趋提高的特点,采取直营、加盟、连锁配送的经营方式,通过发展郑州供销超市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乡村超市和加盟便利店,使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通过公司的销售网络下乡进村,彻底改变了农村购物环境,确保了农村消费安全,实现了农民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双向联结共赢。
王富刚还告诉记者,他们给连锁网点提供的是保姆式服务,从选址、布局、商品陈列到开业、促销,他们统一包装、一包到底。目前,郑州供销总公司已在郑州市区及6县联盟发展分公司7个,物流配送中心14个,仓储面积总计182600平方米,直营店131家,加盟店764家。直营店商品配送达到100%,2009年总公司共完成商品配送额1.5亿元。
戏外看戏:
今年元旦刚过,郑州供销总公司召开了一次招商会,100多家知名供应商都迫切地想与供销合作社合作。一名外省的酒厂代理商兴奋地说:“我是来开发河南市场的,可跑了一个多月,打了不少的招商广告,也没找到一家合适的代理商。现在好了,有了郑州供销超市这张网,我们的酒就会迅速地推广下去,为厂家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如今,与郑州供销超市合作的大企业也越来越多,仰韶酒厂还为其提供了郑州供销超市专供酒。
好戏之四
重点突破 有序推进
登台主角:田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一年多来,一个标着“大宅配”字样的社区超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郑州市区。这种超市经营的东西很特别,主营营养配餐、面点、生鲜类副食品。随着“大宅配”这一名词的传播,一种均衡营养的概念也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而“大宅配”就是郑州市供销合作社全力打造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龙头——田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田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安民告诉记者,文人出身的他对企业经营理念知之甚少,让他挑起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份重差。在这种情况下,他转遍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农副产品业较发达的地方,进行了长达7个多月的实地考察。这段经历让他深深领悟到,做农副产品生意,必须要创新。他相信,只要有创意,一个馒头一样也能做成大产业。一个念头反复在脑海中徘徊,“均衡营养”是现代都市人追求的生活理念,为何不从此着手?朱安民按照这样的经营理念,说干就干,他们在货栈街建立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2008年底,第一个“大宅配”工人路社区超市诞生了。于是,以“大宅配”为标识的连锁超市、“田园情”生鲜农副产品、“生五行”干果、“亲切见面”面点、“绿珍珠”蛋类和豆类等应运而生,并迅速走进市民的厨房。
自2008年至今,郑州市区已有38个标有“大宅配”字样的网点超市,这些超市多开设在居民区门口,而超市所卖产品大部分都是由田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自己专门加工配送的。虽然开设超市之初,把销售对象指向机关团体、中高收入家庭,但由于超市和公司集生产、配送和物流于一体,大大节约了成本,产品的价格又低于一般超市。所以,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也喜欢上了“大宅配”。
戏外看戏:
生产基地建设是一切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田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公司已在郑州西南郊投资建设大型综合休闲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产品直接提供给中央厨房进行粗加工,再配送到各个超市,计划三年时间通过直营与加盟的方式在郑州市区开设的“大宅配”网点达到441个。
好戏仍将继续
郑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郑福有对记者说,国发(40号)文件的下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加激发了供销合作社人的干事热情,2010年,他们仍将坚持依靠项目图振兴。在省供销合作社和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计划开工建设三大项目:一是投资1.2亿元,在郑州新区开工建设2万平方米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和信息服务中心。二是投资2.8亿元在郑州市郊、中牟县开工建设面积8万平方米的棉花储备库和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投资1200万元,在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新建1座培训大楼,为全市“新网工程”、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建设培养人才,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新增农产品生鲜超市20个,改扩建乡镇80个,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1000个,真正形成“铺天盖地”的网络格局。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绿色旗帜又将在郑州市的街区、6县(市)的乡镇猎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