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农村青年希望通过劳动改变命运,纷纷涌向大城市,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感叹城市越来越拥挤,就业越来越难,生活压力越来越重,选择了从城市走向农村。无论他们此举的初衷是什么,这种人才的流通毕竟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像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至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志新一样,近年来,不少大学毕业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基层,投向了合作社。
湖南湘潭80后女大学生彭文君大学毕业后,来到湘潭县易俗河镇河洲村当起了村官,又发展当地农民成立了西瓜合作社,令当地西瓜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同样,在山东平阴县,让当地村民口口称道的也是由6名大学生共同创办的遍地红玫瑰专业合作社,6名来自不同院校的大学生,怀揣着他们的“玫瑰情结”,来到农村创办合作社。他们利用各自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和大学期间积累的经验,将玫瑰种植、加工、销售,甚至旅游、餐饮有效结合,在当地把玫瑰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
对于急缺人才的农村来说,大学生领办或者加入合作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对于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发沉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加入合作社成了他们今后择业的一个新方向。大学生加入合作社,首先就像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虽然信息化发展进程非常快,但绝大多数农村、农民的信息还是相对闭塞,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则不同,他们大多已经习惯了网络社会,因此,他们来到合作社首先能带来最新的资讯,以避免合作社在建设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并能以现代化的经营方式运营。其二,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学生满怀理想,饱含激情。在合作社,大学生们被重视、被重用的氛围使他们的这种热情更好地被激发了出来。如果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合作社,那么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很长时间以来,农村人的最大愿望是丢掉“玉米袋子”,吃上白面,而今,看到那么多大学生甘心回来重拾“玉米袋”,那些盲目拼命要到大城市闯天下的农村劳动力可能会继续留在农村,增收致富。而长久困扰农村的老、幼、妇女的留守问题也将随之慢慢减少。看来,现代人不仅营养上要回归“吃粗粮”,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吃点儿“粗粮”也是有好处的。
大学生加入合作社不仅给合作社带来了不小的好处,对自身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大学生现在就业越来越难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就连公务员选拔考试也逐渐加大了对考生的限制,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其实这些对于大学毕业生看似“苛刻”的条件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内涵,国家在不断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锻炼。80后、90后这代人,绝大多是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
多数人没有吃过什么苦,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话就是“你只要好好读书,别的都不用做”。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逐渐减弱。而到基层工作,恰好能使他们真切地感受一回生活,感受社会,对自身的成长来说无疑是最快的一种方式。所以,对年轻一代来说,吃点“苦”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