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农村我学到了很多


 图为田志新(左)向大家介绍养牛经验。曹 杰  

  讲述人: 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至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田志新

  整  理:本报记者 曹杰

  编者按:

  2010年1月11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莅临濮阳市调研。在西辛庄村,卢展工对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牛倌”田志新、张丽丽夫妻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今天在西辛庄村,看到村党委书记李连成拉过来两个大学生跟我合影。这两个大学生是干什么的呢?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在那里干什么呢?养奶牛。现在已经养了200多头,效益很好。每年收入有30多万。大学生创业,这个对我很有触动。这是一条路子,这条路子应该很好地总结推广,这就是大学生应该怎么到农村,或者到基层去创业。”

  省委书记的肯定,成为田志新开腔讲述的动力。他说,他也常常琢磨,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怎么在农村去创业,他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激发更多的创业典型。

  1987年,我随父母来到濮阳,十年过后,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畜牧专业。在校期间,我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班唯一一名党员。1997年的时候,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容易,被分配到某一个单位上班,轻松又体面。但我这个人,骨子里是闲不住的。

  毕业了,我到省畜牧局下设的国营单位——郑州种畜场奶牛场实习,掌握了奶牛生产中的一些技术后,就毅然放弃了等待分配正式工作的念头,回到濮阳创业。在濮阳市区马拐村,租了一块占地5亩、四周只有围墙的荒地,开始创业养殖奶牛。

  这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还很不成熟。只知道吃苦耐劳,不懂得经营管理。当时,我手头没有任何积蓄,全是依靠从父母和亲朋处借来的4万元,历经四天三夜的超远途运输,才从东北老家拉回了14头奶牛。

  这几头“元老牛”一卸车,我就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当时,由于资金全部用来买牛了,喂牛的食槽买不起,就找个废旧的铁桶代替;没有钱打井,饮牛的水就从邻居家一桶一桶地拎回来。围绕着省钱又要办成事的目标,瓦工、木工、电工、焊工、装卸工等都是我自己现干现学,就像一则公益广告中说的“三百六十行,自己干了一大半。”

  这“一大半”,干的真是不容易。学砌墙用瓦刀把手打伤;学电焊把眼睛打得流泪不止;装卸沉重的液体包装机时,由于用力过度,压坏了腰椎,至今挺直腰板还很吃力。

  可惜是的,受苦受伤,都没能将这次创业持续发展下来。由于市场行情变化,2001年初,我把40头奶牛和全部设备都变卖了。

  当时,我不觉得自己受挫了,反倒是认为,创业的根底更厚实了。2002年的春天,我独自一人来到内蒙古大草原,2个月时间里,先后考察了呼和浩特、通辽、海拉尔、牙克石等地。最终,我选择了呼伦贝尔的扎兰屯开始第二次创业。

  我在那里一下子承包了7公里长、2公里宽大约2万亩草原和次生森林。这片承包地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正规的公路,更不要说上网了,那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一生也走不完的大森林。拥有这么丰富的创业资源,我兴奋极了,每天天不亮我就出发,摸查自己的草原实际情况。白天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随身带的馒头,天黑了才回到帐篷里整理当天的记录。

  在创业的初期,我结识了当地姑娘张丽丽并走到了一起。结婚后,我们二人建起了简易房、牛舍、羊圈,买了二手吉普车和一辆小型拖拉机。两个人放养绵羊300多只,奶牛100多头。春天采集各种野菜晾干或腌制储备起来,夏天采集各种野花当茶泡水,捕鱼当菜;秋天打草储草,上山采集木耳、猴头菇等;严冬上山采伐木材,用于烧火做饭、取暖照明。

  我在草原一干就是4年,既体验到了劳作和收获的快乐,也找到了安静而甜美的生活。我感觉,我就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棵花、一根草、一头牛、一只羊,融入了大自然,既享受蓝天白云、绿草清风,也享受了春夏的遍地花香、数不尽的美景,同时也承受着大草原的狂风暴雨、漫天飞雪。

  正是这4年的时光,使我创业之初的热情得以冷静下来,学会了理性思考。每当我躺在静得连自己心跳都听得见的山谷里;躺在比一切音乐都美妙的小溪旁;看着牛羊在身边悠闲地吃草时;在满天繁星的夜里,看着被炉火映红了脸颊的熟睡的妻子时,我总是要琢磨,人究竟应该怎样活才最有意义?

  后来我明白了,这么静静的生活着,幸福却微不足道。2007年初,和妻子商量之后,我卖掉了牛羊,准备重新从事自己擅长的奶牛养殖业,回归社会继续创业,通过为社会创造大量物质财富,实现自己人生的更大价值。

  我们夫妻先后考察了天津、合肥、焦作、濮阳等地。最后选择了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创业。从此,我又一次做起了名副其实的“牛倌”。如今,已经是我在西辛庄创业的第四个年头了。视苦为乐地几番努力,养殖场已经从最初的18头奶牛边饲养、边购买、边繁殖,发展到最高峰时的218头。牛舍也从最初的520平米扩展到了1850平米,小有成就感。

  每当我们喂完牛,我和丽丽就喜欢看牛又饱又圆的大肚皮,喜欢看它们在牛舍里撒欢。我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最新下的小牛犊,看它们是否有精神。我喜欢让小牛吮吸我的手,还会和他说话,告诉它长大要听话,多吃草,多产奶。我们和牛是有感情的,三鹿事件最低谷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因为缺钱将一头奶牛卖到屠宰场换钱,因为我们不能在它给我们赚钱的时候就喜欢它,在它不能赚钱的时候就杀它换钱。牛奶的价格低并不是它的错。

  2008年10月,我组织临近10多户奶农成立了西辛庄至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从自己创业转型为带动农户共同创业。2009年,我们被评为濮阳“十佳合作社”。

  说实话,这些年在农村我学到了很多,但是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也更多。但正如之前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我说的,“你可以把我的照片挂起来给别人看,但一定要把牛给我养好了。”这个约定,我一定不食言。


  新闻链接

  链接1 上海大学生加盟奉贤农民合作社获双赢 

  中国新闻网  2009年6月25日, 130名大学生“三支一扶”来到上海奉贤,加盟56家农民合作社。半年过去了,这批大学生情况怎样?新春前夕,记者分别在奉贤区农委与区人才办先后联合召开了镇、开发区与相关合作社“三支一扶”工作座谈会和农口“三支一扶”大学生迎春联谊会上获悉,大学生加盟农民合作社互利双赢,农民合作社增添了人才、增强了活力,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半年多来,先后有16人分别考取了公务员、被企事业单位录用,或求学深造、离职参军,目前还有114人在合作社工作。区、镇、合作社建立“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网络,组织岗位培训,检查大学生岗位对接、出勤以及合作社带教指导、食宿考勤等情况,了解大学生所思所盼,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对大学生在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发挥他们的才能。金汇镇华日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为5位支扶大学生各自配备带教老师,安排适当的岗位,每周一次碰头会,进行工作交流和思想沟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其中3名大学生负责网络和营销,他们辛勤的工作带来合作社销售额明显上升,2名财务,在老师带教下,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工作,4名非党大学生中有3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许多大学生在农村第一线认真学习、经受锻炼、发挥才干,运用知识和才能,协助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抓好协调管理、从事农产品网上宣传和营销,受到了合作社的欢迎。在四团镇景禾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工作的大学生曹鹏飞,虚心向社员学习水产、肉禽养殖和蔬果种植技术,为合作社设计农产品包装礼盒,通过中国农业网、淘宝网等开展网络销售,开设网络门店,现在网上销售占合作社销售额的30%,还节约了销售成本。青村镇锦光黄桃种植合作社的女大学生金慧超体会,大学生参加“三支一扶”好处很多:磨炼了意志,使之更坚强;增长了本领,使之更能干;塑造了人格,使之更完美。


  链接2 北京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民合作社任职 

  北京日报讯  北京市将出台办法鼓励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2月3日,在学习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座谈会上,市农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了这一消息。

  “人才短缺现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块‘短板’。”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对全市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合作社都面临着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难题,“如何弥补这块‘短板’?一方面是增强内力,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引进外援,也就是把优秀人才引到合作社中来。” 

  按照今年3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本市将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科研院所与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将享受有关优惠待遇。“今年将在部分区县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的试点。相关优惠政策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订,并将于近期对外公布。”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3406家,辐射农户42.7万户,占全市一产农户的66%,已经从发展之初的种植、养殖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民家庭手工业、农业休闲观光和民俗旅游以及农机作业服务、农民用水、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未入社农户普遍增收20%以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